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服从服务全区“双引擎驱动”战略 积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服从服务全区“双引擎驱动”战略 积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奉贤体育产业的建议

    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课题调研组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助推器,是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软实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支撑。区政协高度重视奉贤体育产业的发展,把它列为2019年度区政协重点调研课题。课题组自3月下旬开题后,先后召开多个区级层面、镇级层面和园区、企业的座谈会,赴江苏省江阴市学习借鉴外省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赴杨浦区及奉贤海湾运动休闲小镇实地考察,也走访了区内一批体育制造业企业,对奉贤的体育产业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一、 奉贤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据2017年度上海市各区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统计数据显示)

    (一)产业发展情况。全区登记注册的体育企业和各级各类体育组织2016年为896家,2017年为1012家,增加了116家,增长率为12.9%,2018年为1375家,又增加了363家,呈逐年增加趋势。但从体育产业总体规模看,2016年产值是28.17亿,2017年产值为24.42亿,总规模呈负增长之势,低于其他区的发展水平。

    (二)产业结构情况。体育服务业:2016年产值为7.56亿,2017年为产值8.94亿,增幅为18.3%,其中体育彩票业,2016年销售为10806万,2017年为11555万, 2018年突破2亿。体育制造业:2016年产值为19.29亿,2017年产值为16.38亿,增幅为-15.1%;体育建筑业:2016年产值为1.32亿,2017年产值为0.66亿,增幅为-49.7%;

    (三)消费水平情况。2018年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2580元,奉贤区体育人均消费2189元。奉贤居民的体育消费中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偏向于运动服装鞋帽、健身器材设备、体育书刊杂志、食品饮料等实物型消费,相对而言精神层面体育消费较少,如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展览,体育文化资讯等消费水平不高,体育消费观念趋向于传统型消费观念。

     二、奉贤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各方统筹不够。作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产业必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等方面还未能统筹实施。此外,人们对体育产业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体育用品生产和购买、体育培训和体彩销售等方面,健身休闲、体育赛事表演、体育文化旅游等领域涉及偏少,且城乡差距较为明显,奉贤市民对体育产业发展敏锐性较低。

    (二)专业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低下。伴随着体制变革,社会化、法制化的完善和产业规模化、资本化的提升,体育从之前的“体育事业”变成“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体育产业想象空间大,但是体育人才缺乏。纵观我区体育产业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体育产业人才开拓创新能力不强,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的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匮乏,既懂体育,又懂市场经营管理、商业化运作的人才匮乏。大多数管理者停留在单纯的“看场子、看馆子”,缺乏应有的体育产业市场管理知识和技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模式呈现松散粗放,无法做大做强。  

    (三)产业基础薄弱,投资渠道单一。得益于整个经济的增长,政府在体育行业的投资也逐年增加,但体育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由于缺乏产业发展规划和导向,我区体育产业发展尚处于“顺其自然”的初级阶段,体育制造业布局分散,门类琐碎,规模不大,产值不高,体育服务业虽然有市场需求,近年来吸引了不少社会资金投入,但依然是小规模为主,尚未形成产业体系。

    (四)政策扶持配套不全、效应传导不快。奉贤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相关政策予以扶持。近年来,国家和市级层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意见,如2018年8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8〕31号。但在奉贤地区如何真正落到实处仍然缺少“干货”,扶持区内体育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等相关政策有待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各行业参与体育市场开发,投资体育产业的激励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与落地。

    (五)专业体育场馆缺乏,可用资源匮乏。体育场馆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显现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是全民健身的阵地,是竞技体育的舞台,也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基地。多年来,区内一些老的体育场馆由于设施陈旧老化、功能欠缺、配套落后,区体育中心有关场馆虽已改造升级,也无法适应目前的各类高水平体育赛事和活动。计划新建的南上海体育中心目前仍处于选址阶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正常发展。

    三、奉贤体育产业发展具备的条件与发展机遇

    (一)具备条件

    1.资源特色明显

    奉贤为先贤言子游历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地处上海市南部,是上海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之一,具有水体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是上海郊区唯一拥有江、河、海的区域,境内有31.6公里杭州湾海岸线,13公里黄浦江江岸线。奉贤还是“海”“农”特色旅游地区,高品质旅游资源富集,是本市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重要文化旅游滨海城市。体育运动需要优美的生态和环境,奉贤区生态环境优良,贤文化底蕴深厚,海湾地区成功创建国家级运动休闲小镇,同时,奉贤正积极实施“东方美谷”+“未来空间”双引擎驱动的发展战略,为奉贤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百姓身边的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行“体育设施进社区”政府实事工程,进一步加强区、镇、村三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便民体育设施全覆盖。截止2018年底,全区建成健身苑点582个、社区公共运动场23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4处、健身房19个、健身步道78条、百姓游泳池3个、市民球场5片、市民棋苑19个、区级体质监测中心1个和镇级市民体质监测中心12个,更新市民益智健身点152个。为广大百姓提供了安全、舒适、整洁、有序的健身环境。2019年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各类体育设施总数2105个,全区体育场地面积达360651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3,列居全市第三。

    3.体育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我区体育企业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有34家优秀企业入围上海市体育产业500强企业。其中,上海泰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健康保健器材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足浴盆行业的领导者,也是首家在足浴盆行业上市的企业;东辉休闲运动用品(上海)有限公司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充气休闲及专业运动水上用品公司,是行业公认的领航者;和汇集团以生产运动防护用品为主的企业,拥有国内目前最大的摩托车头盔研发、生产、出口的基地,今年成功承办MXGP(即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中国站年度收官之战。这些企业的良好发展,为我区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4.海湾镇获批“首批”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海湾镇以大海湾概念,于2017年8月成功入选国家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该地区拥有优质资源,如上海国际风筝放飞场,这是继国家批准的山东潍坊之后中国第二个国际风筝放飞竞赛场,该场先后举办了22届旅游风筝会,11届国际友人风筝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及国内众多风筝代表团及游客前来参赛、观摩。又如,海湾地区适宜索道滑水、龙舟、帆板、帆船、摩托艇的等水上项目发展。通过利用这两块得天独厚的资源,举办各类体育表演和活动,能有效推动体育文化体验,激活体育的体验经济,有效助推奉贤旅游事业的发展。

    5.MXGP中国站收官赛助力上海国际赛事之都建设

    今年9月,MXGP(即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中国站年度收官之战在奉贤海湾成功举办。该赛事落户奉贤不仅填补了上海南部地区国际顶尖赛事的空白,也为海湾地区举办国际赛车运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上海打造国际赛事之都贡献了奉贤力量,初步构成了上海市“北车南摩”的机车竞赛新格局。该赛事为上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3600万元,综合经济效益超过1.4亿元,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对奉贤旅游市场开发、未来城市品质的提升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机遇

    1.乘势而上 ,抓住国家战略“机遇期”

    2019年9月2日,国办发(2019)40号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提出五大战略任务和三大战略目标全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 2019年9月17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体育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乘势而上让杭州湾畔以“大海湾”为龙头的奉贤体育产业发展恰逢“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期。

    2.顺势而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期”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也是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随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更加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一直以来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也是国内最早开展体育产业协作的区域之一,在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协调发展等方面积极尝试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做法。奉贤要积极总结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作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大胆探索新的模式,努力找到推动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新定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3.抓住机遇,抢占奉贤发展“窗口期”

    2019年7月9日,中共上海市奉贤区第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对标国际化服务长三角打造南上海“未来空间”的意见》,就奉贤抢抓自贸区新片区机遇、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南上海“未来空间”作出全面部署。会议提出实施“东方美谷+未来空间”双引擎驱动战略,建设“四个奉贤”,谱写“奉贤美、奉贤强”新篇章,开启奉贤未来发展的一片新天地。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地区的桥头堡,未来,奉贤可以体育为纽带,以竞赛表演核心为引领,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业态,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与其他业态相比,竞赛表演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辐射范围广。赛事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使产业链从区域内向区域外延伸。今年的MXGP(即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中国站年度收官之战在奉举行,吸引了大量江浙皖乃至全世界机车爱好车,有效带动了摩托车、旅游、商业、会展等服务经济发展,赛事带来的溢出效应为推动奉贤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

     

    四、奉贤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坚持政府引领,促进产业发展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经济转型发展新的载体;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体育产业是国家的战略部署;要认真领会贯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及时了解国际国内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客观评估奉贤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优势,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发展体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强化政策引领。要认真梳理国家、市层面的各项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资源,出台《奉贤区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高标准编制《奉贤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要用好市体育局关于体育赛事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的相关政策,引导品牌赛事在奉贤落地生根。要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制定、专项扶持、引导培育,激发奉贤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潜能,拉动经济增长“新起点”、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引擎”。

    三是搭建服务平台。要探索建立区级体育产业联合会,为会员单位提供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充分发挥凝聚体育产业合力、提升体育企业竞争力、促进行业自律和有序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产业实体做大做强,创造条件助推体育企业上市,着力提升区域体育产业综合实力。

    四是加大资金引导。要将体育纳入大文化范畴,将优质的体育赛事和产业项目纳入区域内文创基金奖励范畴,对企业投资体育产业项目达到一定投资规模,最高给予当年投资额一定比例的补助;对成功引入世界顶级体育赛事并呈现溢出效应的企业给与一定财税奖励。要借鉴江阴“飞马水城”借助海澜之家上市企业培育发展体育产业的成功案例,鼓励有关联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国企(如光明集团)从事体育产业开发,有效推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二)坚持品牌培育,放大产业效应

    一是建设品牌基地。2017年,海湾镇获评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018年,海湾镇被授予中国国际象棋之乡试点单位;2019年,又被评为上海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要以海湾镇为示范加大品牌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该地区发展规划,积极引进优质运动项目,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这块招牌擦亮做实,实现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助推城市转型发展。

    二是打造品牌赛事。大力推动海湾国际象棋、马术、索道滑水运动品牌化发展,继续举办OP帆船系列赛事、汽车场地越野、MXGP越野摩托世锦赛等体育赛事,紧贴上海“小资且潮”的体育消费理念,推动马拉松、自行车、游泳、帆船冲浪、海上垂钓、飞行器体验、建筑攀岩等多元时尚的大众性运动项目,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新风尚。

    三是提升品牌制品。要在推动体育用品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引导体育用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游泳康复设备、乒羽球类、运动服装、水上运动产品、游艇、运动头盔等体育用品制造,不断提升体育产品整体档次。打造1-2个富有奉贤特色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基地。

    (三)坚持机制创新,激发产业活力

    一是公共场馆运营市场化。实行区级体育场馆由体育局监管、社会资本运营的管办分离模式,要在不断提高体育服务业规模、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要着力扩大体育服务业规模,提升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竞赛表演、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拓展体育旅游、体育创意、运动康复、体育科技等新兴体育服务业。

    二是社会资本投资多元化。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体育场馆,举办赛事活动。鼓励更多的企业投资打造以旅游观光、健身休闲为一体的体育休闲公园;鼓励更多的企业赞助运营诸如MXGP等国际顶级赛事。鼓励更多的企业资助区内品牌群众体育赛事的开展。让社会投资体育,体育服务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提升能级,形成一个良性互动、互惠互利的体育市场。

    三是产业融合发展一体化。要在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树立大文化意识,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大力推进运动度假、体育创新、体育培训等新兴业态发展,进一步壮大体育消费市场真正事项“文旅体”协同发展。加强与区域优势产业跨界合作,抓住“东方美谷”产业优势,做大健康美丽产业,让健康成为美丽产业的底色。以“江海河”为优势,打造形成休闲高雅的水上运动基地。以“美丽乡村”为示范,规划建设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体育休闲旅游基地,发展体育特色体验休闲旅游项目。将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一体,形成主题鲜明的体育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奉贤的体育产业正处于蓄势待发的“成长期”,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我们具有源源不断的潜力。我们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统筹推进、集约发展”,不断健全体育产业体系,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消费市场供给,优化市场环境,推动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未来,我们要擦亮“东方美谷”品牌,以美丽健康为底色,插上“运动休闲”的翅膀,实现“东方美谷+未来空间”双引擎驱动,创造新时代“奉贤美、奉贤强”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