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功能,推进新城建设 的意见和建议

    4月18日下午,区政协主席陈勇章主持召开区政协五届八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功能,推进新城建设”。区委常委、副区长连正华应邀到会。区政协副主席吴梅、邵惠娟、张琪、张开明、顾德平,秘书长,办公室、专委会办公室主任程晓峰出席会议。区政协常委、委员联络组组长、部分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委员、相关提案委员参加会议。区新城办、区发改委、区经委、区教育局、区科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建管委、区规土局、区文广局、区卫计委、区绿化市容局、区水务局、金汇镇、奉浦街道、金海社区、奉贤新城公司、东方美谷公司、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办公室、奉浦大道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办公室、城市意象推进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应邀参加会议。

    为进一步提升政协协商议政质量和水平,区政协坚持“不调研就不发言”履职理念,在协商前期精心组织开展座谈、视察、通报等系列调研活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同时,进一步拓宽眼界,带领常委“走出去”,赴嘉定新城、临港新城、钱江新城学习取经,“带回来”好的经验和做法。

    会上,区新城办、区规土局负责人通报奉贤新城建设情况,区文广局主要负责人通报奉贤博物馆、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运行管理预案。常委们在前期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新城建设积极协商建言。大家认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新城办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奉贤新城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大家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汇总如下:

    一、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发展品质,体现城市建设高度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具有重要的战略引领和导向作用。新城建设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品质,统筹抓好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着力打造南上海品质发展、品味生活新高峰。

    一是高水平完善规划编制。建议奉贤新城积极借鉴钱江新城、临港新城等地区好的经验,站在更高起点上完善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切实做好核心区的控制性详规以及城市路网、智慧城市、河道水系、绿化景观、地下空间、雪亮工程、城市家具等各项功能性专业规划。进一步提升定位、视野北拓,将黄浦江南岸纳入新城建设发展的大格局中,不断推动城市、产业、文化融合互动、协同发展。在规划制定中,注重集思广益,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发展的先进理念,通过设计机构竞争投标、专家学者评审论证、党政领导投票表决、市民出谋划策等多种方式,对规划方案进行多方征集和反复论证,努力在提升城市品质上下功夫、做文章,做到精益求精、好中选优。

    二是高水准推进规划落实。规划的关键在于落实。建议在规划实施推进中,以钉钉子精神,一以贯之、久久为功,递好“交接棒”,跑好“接力赛”,做到规划长行、规划严行,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保持规划稳定持续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等,进行局部动态微调,不断完善细节,进一步提升新城建设品质。如,顺应智慧城市发展趋势,提前做好5G、6G等新技术的预先布局;在土地出让阶段,提前考虑引入功能性项目的后续运营管理问题;根据人口导入分布,充分预留公共事业发展空间等。同时,在规划落实中,切实把握好速度与目标、速度与重点、速度与难点、速度与质量四组关系,确保新城建设高质量推进落实。

    三是理顺新城建设体制机制。建议新城在统筹和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的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同时,新城公司作为推动新城建设和发展的责任主体,建议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特别是要帮助新城公司“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使其更好地轻装上阵,集中力量做强主业。

    二、加快建设步伐,注重统筹协调,体现城市发展速度

    一直以来,奉贤新城承载着广大群众多年来的热切期盼,肩负着实现奉贤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使命。要不断加大奉贤新城建设推进力度,切实提升集中度、显示度,进一步凸显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

    一是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建议进一步加快上海之鱼、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国妇婴分院、“三中心”等重点区域和功能性项目的落地、开工和建设,推动新城建设尽快出形象、出功能、出成果,让百姓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积极顺应群众新期待,在新城内增加大型、专业化体育场馆,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大交通格局,加快地铁5号线南延伸段建设,积极争取地铁15号线规划落地,同时,通过优化道路设置、建立高架桥、打通断头路等多种举措,进一步缓新城区域主干道交通压力,优化交通路网体系。

    二是加强统筹联动。在前期的考察调研中发现,钱江新城地跨江干、上城两个行政区域,依然高效、顺利推进的关键在于加强职能部门、新城管委会、相关城区三方的统筹协调和密切配合。新城建设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涉及新城公司、发改委、经委、规土、财政、绿化市容、文广等多条线和若干镇域。建议各单位、各部门、各街镇在工作开展中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也要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同时,不断强化担当意识,不推诿、不扯皮,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良好工作氛围。进一步发挥区新城办统筹协调功能,切实加强与各条线、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研究解决新城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减少“中梗阻”,加速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体现城市发展温度

    在新城建设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百姓实际需求,注重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真正做到“建设为人民、建设靠人民、建设成果给人民、建设成效让人民检验”。

    一是积极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当前是新城内项目开工建设的集中期,也是城市管理的阵痛期。新城建设不能“先建后管”,而要积极借鉴钱江新城、临港新城的经验,做到“建管同步”。一方面在新城开发建设时,同步思考和研究后续运营、管理和维护等问题。如,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区博物馆建成后,如何更好地满足百姓文化需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设计城市家具时,如何让城市步行系统更加友好、交通指示灯更加科学、停车场设置更加合理、公厕布局更加人性化等。同时,要以绣花般的耐心、细心和卓越心,抓住城市管理的细节和细微之处,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

    二是切实提升城市承载力。建议新城建设进一步“去房地产化”,推动商业、市政、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品质化,特别是要完善核心区功能,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建设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不断加大科技领军、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引进力度,研究落实人才的住房补贴、子女入学、技术培训经费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以才引才”“以商引才”,形成“磁吸效应”,为新城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提高新城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使新城宜居宜业、充满活力。

    四、突出重点产业,统筹区域发展,体现城市发展梯度

    新城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要由点带面、梯度推进,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加大新老城区联动发展,体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梯度。

    一是做强特色产业。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奉贤新城在经济创新转型上迈出坚实步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建议趁势而上、主动作为,坚持新城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持续深化产城融合,增强内生动力,优化发展环境,做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特别是要聚焦打响奉贤服务、制造、购物、文化四大品牌,再造生态优势,积极引入和培育高产值、高收益、低损耗、低污染产业,切实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产业对新城建设的支撑作用。东方美谷作为上海大健康产业的核心承载区,是新城振兴实体经济、完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梯度、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东方美谷的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建议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战略定力,牢牢把握当前区域大发展机遇,着力推动美谷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大力引入龙头型、基地型优质项目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加快产业集群集聚,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

    二是推动区域梯度发展。建议进一步聚焦新城内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任务,集中力量打造样板段和地标性项目,让新城建设可感受、可触摸,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如,聚焦上海之鱼、中央公园、奉浦大道等重点板块,打造一批新城建设“代表作”;加快推进“十字水街”“田字绿廊”建设,在水和绿化建设中勾画城市意象。在建设新城的同时,老城区也要联动发展,实现有机更新,积极推进“南桥源”项目,注重对历史文脉、历史风貌最大限度保留,使新老城区相得益彰、协调发展,进一步凸显新城的辐射作用和同城效应。

    五、厚植文化底蕴,提升发展内涵,体现城市发展厚度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新城建设不仅仅是一座座林立的高楼大厦,更应成为文化品质的彰显以及城市精神的展现,要用文化厚度浸润城市品格,提升城市发展内涵。

    一是积极弘扬“贤文化”。“贤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根植于奉贤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议在新城建设中,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将“贤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其中,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着力塑造具有奉贤本土特色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如,在各单元、街坊城市设计中,尊重历史、传承历史,深入挖掘“贤文化”资源,通过雕塑、画廊、展览等文化景观的打造,进一步凸显人与景观的互动,使人与城市互为风景,进一步展现城市人文之美,提升人与城市的和谐度,增强城市文化自信。

    二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百姓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着眼于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机制,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引入优质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多功能、现代化、高水准的公共文化设施,让文化真正渗透进群众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凝聚成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理想追求,为新城建设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