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区政协委员听取并讨论区政府上半年工作报告等报告 的意见和建议

    7月18日下午,区政协组织全体区政协委员、在奉市政协委员、部分区(县)政协主席、区政协之友社理事会成员、区政协委员联络组组长、区政协工作联络员列席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扩大),听取区长华源同志所作的区政府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并围绕区政府上半年工作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办理工作情况4份报告进行分组讨论。区政协主席陈勇章,副主席吴梅、张琪、张开明、顾德平,秘书长、办公室(专委会办公室)主任程晓峰列席会议并参与分组讨论。

    在分组讨论中,大家对区政府上半年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今年以来,区政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各项工作推动有力有序,尤其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绩实实在在、有目共睹;下半年工作部署体现了全年工作的延续性,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符合实际,整个报告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描绘了“奉贤美、奉贤强”的美好愿景。同时,大家围绕区政府下半年工作积极协商建言。现将意见建议整理如下: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

    深入推进东方美谷建设。当前,东方美谷的产业集聚效应正日益显现,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积蓄力量,在业界也取得了一定知名度。建议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避免单一的化妆品制造,以美丽健康产业大概念为引领,将化妆品制造研发、生物医药产品生产销售、文化创意、时尚设计等跨界产业进行融合,在产业链延伸上多做文章,形成共生共赢的良好态势。将化妆品产业链中的生产、研发、销售等可展示的环节打造成旅游项目,配套建设产业园、酒店、物流等,更好地宣传美谷企业,不断扩大影响力。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大力引入龙头型、基地型优质项目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加快产业集群集聚,推动美谷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继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支持和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并将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不断提升协同创新水平。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多种举措,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考核企业绩效应避免“一刀切”,建议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分类分层地进行指导、管理和考核,特别是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成长型企业、小微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仅要以“亩均论英雄”,还要综合考量企业的社会效益,如就业贡献率等。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研究落实人才的住房补贴、子女入学、技术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出彩”。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要积极培养掌握先进技术且勇于革新的各类技术人才,为企业创新转型提供支撑。紧抓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临港地区的机遇,积极争取相关产业项目,为奉贤东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打造上海南部中心城市方面

    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品质。进一步加大新城建设的整体推进力度,加快上海之鱼、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国妇婴分院、“三中心”等重点区域和功能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新城整体功能配套,让百姓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新城建设发展、区域产业规划布局中,积极融入绿色能源理念,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进新能源项目,不断推动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依托“四网合一”网格化管理平台,充分运用新兴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使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

    不断完善城市大交通网络。奉贤地处远郊,交通相对滞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出行,也成为制约人才引进的关键因素。建议进一步加快大交通发展步伐,着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段如期通车,积极争取轨道交通15号线南延伸至奉贤,进一步提高在奉生产、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和吸引力。BRT快速公交已投入运营近三个月,建议对其实际运营情况开展阶段性评估,了解单程运行时长、乘客量、乘客满意率等,进一步优化完善快速公交线。同时,通过优化道路设置、建立高架桥、打通断头路等多种举措,进一步缓解城区主干道交通压力,优化交通路网体系。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

    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与农民实际需求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多听百姓意见,尊重百姓意愿,切实推动各项政策和举措落到实处。乡村建设应避免大拆大建或照搬城市模式,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原有的村庄肌理、自然水系、古建古植,保留乡村韵味。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不能人云亦云、一哄而上,建议通过合理规划布局,科学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有序开发,形成“一村一品”,打造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品牌。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基金,为乡村改革发展提供支持。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过程,形成共同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等多种举措,进一步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不断加大“三块地”改革力度,推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积极打造“三园(院)一总部”,产生的财政收入全部反哺所在村及农民,并以文件形式予以明确落实,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不断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大庄行蜜梨、青村黄桃、南美白对虾等奉贤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讲好伏羊节、菜花节等节日故事,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不断提升农民感受度。

    四、增进民生福祉方面

    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完善教育资源布局,稳步推进教育公建配套建设,特别是对于人口导入较集中的区域,要提前规划、统筹协调,确保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配套按照计划顺利推进、按时投入使用。积极引入优质民办教育资源,与本土教育资源良性竞争、互相促进,带动并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品质。针对公办早教资源紧张现状,积极顺应群众新期盼,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发挥早教指导中心的指导作用,着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积极探索教师柔性流动机制,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师合作交流与合理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各项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文化内容,引入优质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多功能、现代化、高水准的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着力补齐体育基础设施短板,增加大型、专业化体育场馆,积极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立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完善居家养老模式,不断提升生活照料、就餐送餐、学习娱乐、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水平,切实增强老年人获得感。针对奉城等东部地区社会事业较薄弱的现状,建议进一步加大东部地区教育、体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力度,增加财政投入,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五、加强社会治理方面

    注重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是一座座高楼大厦的矗立,更是文化品质的彰显以及城市精神的展现,建议大力弘扬“贤文化”,以文化浸润城市品格,将“贤文化”润物无声地渗透进群众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着力塑造具有奉贤本土特色的区域文化和城市精神,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内涵。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活动,加大正面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具有教育意义的生动典型事例和主题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对外推介奉贤,加强与市级、国家级媒体合作,打造更多深度报道精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展示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奉贤知名度和影响力。

    切实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构建智慧城市,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如,文化活动、体育运动场所预约等公共服务信息,可通过一站式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市民云”进行上传,让百姓在手机上就可以享受便捷、精准、优质的公务服务。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为契机,坚持补短板与精细管理并重,不断加强绿化建设、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园”工作不能“一阵风”,更不能做表面文章,而要保持定力,持之以恒、踏踏实实地去做,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常态化管理。创新工作方法,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提高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餐厨垃圾源头控制,切实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在环境整治过程中,要依法行政、疏堵结合,特别是在处置问题企业时,避免采取断水断电等强制方式,而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争取企业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