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区政协委员参与集中视察活动的情况反映

    1月4日,根据区政府《关于奉贤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方案》安排,区政协精心组织委员开展年度集中视察活动。这次集中视察,既是区政协年度协商活动计划安排的重要内容,也是区政协委员参与民主监督的关键平台,更是拓宽委员知情明政渠道的有力举措,为委员更好地在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建言献策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集中视察活动开展情况

    此次集中视察活动,共计120名区政协委员参与,组成4个视察组,分赴“上海之鱼”、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田字绿廊G1501绿化建设工程、“两网融合”资源中转站、光辉生活驿站、吴房村等30项重点项目现场,实地了解我区2018年度在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文化创意、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区政协主席陈勇章,副主席吴梅、邵惠娟、张琪、张开明、顾德平,秘书长程晓峰参与视察活动。

    二、委员视察总体评价

    通过集中视察,委员们对我区2018年度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认知,认为:2018年“奉贤美、奉贤强”战略的实施,让我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有新突破,社会治理创新有新亮点,民生和社会事业有新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显著增强。在集中视察过程中,委员们对区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予以高度肯定:吴房村、浦秀村、南胜村、五四村、“东方美谷林荫小道”等美丽乡村建设,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提升了乡村软实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成果。社区“双中心”、敬老院、生活驿站、社区幼儿园、市民中心、综合性生鲜菜场等民生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了社会事业布局,为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奠定了良好基础。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上海之鱼”及周边功能性项目建设,“十字水街”、田字绿廊等城市意象打造,丰富了“有品质的奉贤、创造的奉贤”的内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百路整治”、“三个美丽”等工作卓有成效,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有效改善了区域整体环境,提高了百姓的满意度。凤创谷科创基地、东方美谷核心区、文创企业、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为“四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三、委员意见建议

    对于集中视察活动中发现的不足,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委员们也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一)经济发展方面

    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美丽园区,提升园区能级。在视察过程中,委员们发现存在园区内道路与主要交通干道不联通问题,道路空置与道路过载现象并存,通行率不均衡。大部分园区员工居住、生活、交通不够便利,缺乏业余活动及托幼场所。建议街镇、园区联动,形成规划建设合力,加强园区整体道路设施、功能分区规划,完善园区交通出行、生活服务配套,优化园区产业服务功能。

    在企业发展方面,强化科技引领,支持奉贤“智造”。创新运用招商引资方式、加大科创型企业招商力度,加强顶层设计及政策支持,引导区内东方美谷企业及其他中小企业加大科创投资力度,优化生产流程,广泛推行智能化管理模式,积极迎接工业4.0转型,由奉贤“制造”发展为奉贤“智造”。

    (二)新城建设方面

    在新城开发建设过程中,速度与质量并重,进一步明确新城定位、提升项目品质;功能性项目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博物馆、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等功能性建设完成的基础上,思考规划运营管理路径,强化高雅文化项目引入力度,实现与高品质文化场所相配的管理服务,同时思考如何更多更好地服务奉贤普通百姓;交通硬件建设与配套服务完善并重,在现有5号线站点、BRT站点建成通车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解决居民区与公交枢纽间“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问题。

    (三)乡村振兴方面

    针对奉贤农村普遍存在宅基地空置与低廉租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低效、外来人口集聚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加快推进宅基地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改善农村风貌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注重提升“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品质,建立乡村治理常态化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建设模板。注重发挥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真正把维护乡村生态环境,美化农民生活家园内化为百姓自觉。注重乡村文化底蕴发掘和维护,结合当地特色,以“文创+乡村旅游”方式探索打造民宿样板,用高标准践行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承诺。

    (四)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

    大力推进街镇、社区生活驿站建设,将生活驿站打造成城乡生活网络空间节点、村居自治的大本营,发挥好生活驿站服务全域、便民利民、凝聚群众的作用。运用“互联网+三社联动”思维,推进生活驿站建设。坚持“全域、全龄、全能、专业”标准,规划服务网点。通过市场化手段,借助互联网模式,加快引入知名运营机构,培育一批本土运营组织,培养一支专业化社工队伍,为百姓提供全覆盖、全天候的便利生活服务。优化生活驿站服务功能,合理安排服务项目,增强对居民的吸引力,提升生活驿站服务效能。

    在政府事实项目规划过程中,要聚焦百姓关注的重点领域和民生普遍需求,既重视项目完成率,又关心百姓满意度。大力推动教育、医疗、养老、体育资源均衡化布局、高质量发展。要充分考虑奉浦地区教育资源、东部地区医疗资源、农村地区体育资源、养老资源的缺乏与居民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合理规划民生保障项目。提升区域教育、医疗资源水平,促进民生保障优质、均衡发展。加大对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投入力度,运用专业团队、专业设施提供养老服务,有效应对深度老龄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