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完善0-3岁托育服务体系的建议

     

    日前,区政协教科卫体委组织开展“0-3岁托育服务”对口协商活动,实地视察了实验幼儿园、爱贝早教中心和金海之星托育园,并进行座谈交流。区政协副主席吴梅出席活动,区政协副秘书长、提案委和教科卫体委主任沈俭英主持会议,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陆琴应邀参加,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弘作相关工作情况介绍。

    完善0-3岁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是顺应人口政策变化、提高家庭发展能力、落实幼有所育的重要举措。委员们认为,实验幼儿园、爱贝早教中心和金海之星托育园,作为托育公办点、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和托育民营点三种不同运行方式的代表,有较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全区借鉴和推广;同时,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0-3岁托育服务工作始终坚持科学规划、资源整合、部门联动,有效地促进了托育机构合理布局、推进托幼一体化、规范托育服务发展对托育服务定位不清、政策难以完全落实、市场需求旺盛等问题,委员们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托育服务发展

    加强0-3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要立足于服务体系发展的可持续性,系统谋划顶层设计,以托育服务的有效供给支撑家庭发展。为此,建议:一要规范托育行业发展。明确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的普惠定位,加快制定区域管理办法,优化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对托育服务设施标准、设备标准、从业人员标准,以及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收费和优惠政策等加以明确,以促进托育服务市场法制化、规范化发展。二要明确部门职责。加强教育、卫生健康、妇联、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联动协作,设立托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统筹部门分工协作,有序引导和规范托育行业发展;积极培育托育服务行业协会,推进托育服务行业自律;明确街镇(社区)建立托育点的工作任务,并列入年度考核内容。

    二、引导多方参与,增加服务资源供给

    要充分考虑城市和农村社区间的差别,积极挖掘和利用社区服务资源,科学拓展延伸幼儿园服务范围。为此,建议:鼓励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增设托班,积极引导其提供普惠性的托育服务;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临时性托育服务,满足不同类型婴幼儿家庭的多层次、多样化托育服务需求;鼓励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与邻近社区合作,共同开办托育机构,以减轻双职工家庭的负担;鼓励街镇(社区)利用妇女之家、生活驿站等公共资源,结合实际需求,创造条件建立托育之家或者早教托育中心,定期开展专业指导和教育。

    三、拓宽培训渠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强育婴师、保育员的职业培训和资质培训,为托育机构储备持证上岗人员。为此,建议:一是依托区妇幼保健所开展托育机构保健、保育等从业人员的岗位实操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二是依托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和区教育学院教研中心的专业力量,培育专业的育儿指导师资队伍,研究托育课程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定期开展社区培训交流,加大对婴幼儿家庭成员的科学育儿培训。三是充分挖掘婴幼儿家长、幼儿园退休人员等人力资源,积极发展托育服务志愿者队伍。四是加强托育服务信息化建设,让准妈妈们从怀孕初期就能够通过信息平台提早进入早教培训,使其在家就可以更好地教养孩子。

    四、坚持多元共治,健全有效监管体制

    要全面推行托育服务市场监管清单制度,实现部门综合监管无缝对接。为此,建议:教育、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民政、公安等部门要成立联合监管领导小组,明确婴幼儿托育机构准入条件,设立信息互通平台,形成监管合力,落实托育市场一点一报排摸制度和托育机构日、周、月重点检查制度,强化对托育机构的规范管理;要通过网上巡查、实地抽查、有奖举报、综合处理等举措,对托育市场或机构的师资、教材、收费、安全等进行全方位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托育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要建立托育服务行业信用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舆论、家长等社会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