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委员邱炜、江祎韵反映: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吴塘村,存活着一株490年历史的古牡丹。它之所以被誉为“江南第一牡丹”,是因为它不仅是上海境内发现最古老的,而且它的身世不凡、流传有序。明代天启年间,画坛一代宗师董其昌将古牡丹赠送给同窗好友金学文。据史料记载,董其昌少年时与奉贤籍人士金学文为儿时同学。董其昌之后升任南京礼部尚书,正值金家新房落成,董其昌临赴任前就亲笔书写了匾额“瑞旭堂”,连同两株牡丹一并赠与金学文,其中一株绿牡丹早年夭折。上世纪九十年代,金家后人金书林将祖传的古牡丹“粉妆楼”和董其昌留下的古匾无偿捐赠给国家,现在“瑞旭堂”匾额真迹为奉贤区档案馆的“镇馆之宝”。 金家二十二代人守护古牡丹长达近500年,他们又无偿向国家捐献古牡丹和董其昌匾额,将“传家宝”变成“传国宝”的事迹,实在令人钦佩。然而古牡丹现在的保护和传承却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前景令人堪忧。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护人金书林夫妻身患疾病,照顾古牡丹力不从心。金书林已经80岁,耄耋之年的老夫妻俩每天都要看护1000多平米的牡丹园,依然进行着施肥、拔草、维修、养护庭院等相对沉重的劳动,力不从心。特别是牡丹花开放的季节,牡丹园每天都会有大量游客前来观赏,金书林老夫妻带病看园,压力很大。 (二)明代牡丹苑硬件破损,安保设施不足。牡丹苑里的花坛、介绍牌、亭子、小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残破的硬件让古牡丹大煞风景。作为一处古迹,牡丹苑的安保设施也显不足,摄像头形同虚设。由于牡丹的根属于一味中药,药用价值较高,曾有人上门讨要牡丹根,未经金书林同意,该人就在半夜进园进行偷挖。小偷虽然抓到,但古牡丹的根也遭到一定损毁,导致这株牡丹有一部分的分枝从此长势不良。此外偷摘牡丹花的事件近年也时有发生,就连董其昌“瑞旭堂”古匾的复制品也曾被贼人盗走。 (三)金书林宅基地面临置换,牡丹文化缺乏传承。金书林夫妻俩年事已高,且他们的宅基地即将面临置换。据了解,因为这株古牡丹已近500岁的高龄,养护技术难度极大。当年金书林将它无偿捐赠给国家的时候,上海市绿化园林局的专家就有将其移植到上海植物园的想法,但考虑到今后的养护难度只得作罢。可以设想,一旦金书林老夫妻俩离开宅基地搬到他处,又有谁来养护古牡丹呢?总不能让老人每天往返,长途跋涉吧。此外,除奉贤一地外,上海全市对董其昌牡丹的知晓率不高,与它的具备的文化地位不符。 二、为此建议: (一)政府牵头,明代牡丹苑全面翻新升级。区绿容局和南桥镇政府需要主动作为,承担起牡丹苑改建和维护的主体责任。过去二十年,吴塘村的行政所在地一直在变,由邬桥镇到庄行镇到奉浦街道再到南桥镇,可谓四处飘零。如今董其昌古牡丹最终花落南桥,无论对古牡丹,还是对南桥镇都是一次很好机遇。古牡丹作为南桥镇最珍贵的活的文物,我们需要对它的硬件设施进行重新的设计和包装,来符合南桥全新的城市形象。在资金方面,政府每年仅投入一万多元,要想让整个牡丹苑焕然一新,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可以采用古树名木认领的方式,引进奉贤知名企业的资本。 (二)讲好董其昌牡丹的故事,打造文化网红景点。牡丹贵为国花,它的文化它的精神都足以叫人感叹。周恩来总理就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2014年的APEC峰会,2016年的G20峰会,2017年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牡丹的倩影更是处处可见;国宴的菜单,也有牡丹的身影。上海最有历史,最有故事的董其昌牡丹花,就在奉贤,这是先贤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历经500年,22代人,守护董其昌留下的牡丹,这本身就是一个“贤韵家风”最鲜活的故事。当前各地都要研究“网红经济”。董其昌种下的牡丹,每年都能花开数十朵,开放的时候特别壮观,它完全具备打造网红景点的资质。另外,牡丹苑的交通位置十分优越,距离轨道交通五号线肖塘站不到三公里。只要宣传力度上去了,不难迅速聚集大量的人气,使之成为名噪一时的网红景点打卡地。 (三)尊重养护人意愿,将牡丹文化继承发扬。金书林老人目前面临着宅基地置换的“两难”问题。期望属地政府能尊重养护人的意愿,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保护古牡丹的角度,让老俩口能继续留在吴塘村守护古牡丹。考虑到物价和劳动力上涨的因素,适当提高金书林夫妻俩人的经济补贴。此外我们还需要未雨绸缪,事先做好金书林继任者的方案。学习老人养护牡丹的经验和技术,做到后继有人。原邬桥镇过去有牡丹节的传统,期间有各项文化活动,建议恢复。发动更多的年轻人担当志愿者,投入到保护古牡丹的事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