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需要及时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一、区政协委员徐菊英、陈薇、吴懿、潘英英、金彦、朱琳和农工党党员张群反映:进一步完善疫情应急响应机制,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目前,疫情防控已到关键节点,全区上下全面动员,全面排摸,付出巨大牺牲,承担巨大风险。但防疫工作是人民战争更是专业战争,在实际防疫中发现,不少村居一线工作人员防护设备缺乏,防护意识不科学不到位,部分志愿者虽佩戴口罩,但用餐、休息时有所松懈,存在一定疫情传播隐患,各单位临时抽调人员防护意识参差不齐,交叉感染风险较大。 为此建议: (一)充实专业防护应急力量。区组建专业应急卫生队伍300-500人左右,分10组,每组至少配备1-2名卫生系统人员指导防护工作、至少配备1-2名公安干警负责处置违法、失控现象,其它组员配合做好重点人员监控、临时道口检疫等基础工作,所有人员必须在严格安全防护下开展工作。应急队伍人员可以从预备役、市场、文化等非一线执法人员中抽调,服从统一领导管理。 (二)尽可能规避“广动员、广传播”风险。响应国家号召,增强机关干部自我隔离意识,暂缓全面抽调机关干部、骨干教师等无关人员下乡入户,叫停工作集中用餐,细化基层排摸分工,由区指挥部统一统筹,各镇、村居干部负责属地重点人员排摸引导,区专业防护应急队伍负责隔离人员管控。 (三)从严加强重点小区和村组管控。经排摸部分外来人员压力大的小区和村组,施行半封闭管理,参考杭州、温州等地区,每周安排每户出门2-3次。重点人员排摸要精细到具体来沪路径、日程安排,做到一户一档。 (四)跨前筹备临时安置隔离方案。各镇尽快排摸安置临时观察隔离点(全区至少提前征收3-5个安置隔离,临近镇可共享),用于可能增加的密切接触者隔离,严控居家感染风险,密切接触群体统一安排食宿,提前配齐、培训安置点专业防护人员,做到有备无患。 二、区政协委员陆雷反映:用“随申办”在线预约派送口罩 当前,市政府给每户市民提供了5个口罩的购买指标,由于政府人力资源有限,所以实行了预约购买制,但是现状是:1、街道居委逐家逐户人肉收集预约信息。2、预约成功后通知居民,去指定药店排队购买。由此带来了两次人群扎堆,居民及街道工作量较大,也容易感染。 建议学习“杭州模式”,通过“随申办”市民云等政府公众互联网平台,实现在线预约登记。后台由上海企业支付宝提供入口进行预约,成功后付款,饿了么配送到家。解决街道压力及人群扎堆问题。 当前支付宝因为受杭州市的委托,已经完成了该项产品的开发和内部流程的整合,可以迅速服务上海。他们也已表态愿意全力配合和支持上海。 三、民进会员杨贤炜反映:加强疫情期间农村地区居家隔离人员监管 当下全国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意蔓延,面临年后的返沪大军,上海这座城市正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不得不说上海广大农村地区在各级政府严格管理下,各项防疫措施精准到位。我作为社区卫生医疗人员,直接参加了重点人员居家隔离每日测温医学组,工作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有一位重点观察居家隔离人员,本人就是一个企业经营主,在沪居住地就在自己企业内,本次返沪后隔离在企业办公楼底楼一房间,虽然企业还没开工,但是企业办公楼还是会有相关人员进进出出,比如企业留守人员、企业其他股东以及与其他关联企业的必须业务来往等,这就使得居家隔离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悖了隔离的初衷。 2.有两户居家隔离家庭属于亲戚关系,从老家返沪后同住一个村相距不远,被分别隔离于各自租住房,我在一次上门测温观察中发现,虽然这两户人家与村里其他人员没有接触,但是他们私下还在彼此走动,换言之如果其中任何一家有新冠病毒携带或感染,另一家无疑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有悖了隔离的初衷。 3.所有外省市返沪居家隔离人员基本都是村里租房,但是农村防控意识相对不够,特别是部分老年人的防控意识薄弱。我就亲眼目睹出租房家中老人随意出入同门进出不戴口罩等不规范行为,无疑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有悖了隔离的初衷。 为此,结合当前防疫期间出现的问题,对居家隔离人员监管工作提如下建议: 1.针对返沪后居住企业内隔离人员,可以由企业妥善安排相对独立房间,避免居住在办公楼、门卫室等人员频繁进出的地方,如果企业确实条件有限,是否可以考虑去政府集中隔离点。 2.对于同是居家隔离家庭之间的走动,一方面要严肃批评教育提高危机意识,另一方面还需要村委会加强监管监督工作,甚至动员村民参与监管监督,如果不听劝阻,必要时给予一定惩罚措施。 3.针对部分老年村民的防疫意识薄弱,村委会等要继续加大对老人及家庭成员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防护意识和能力,如有必要,可以考虑封道(把家中同进同出的通道封掉只许一家进出)开门(择情开启旁门只许另一家进出)。 四、农工党党员马国华反映:加强对非湖北籍返沪居家观察人员生活垃圾的集中统一处理 目前,对湖北来沪人员实施了严格居家隔离措施,垃圾专人专车收集统一处理,防止了二次污染。不过,对其他地区来沪的居家隔离观察人员,虽实行了健康状况信息登记,每天二次体温监测,但生活垃圾仍按常规处理,近日下村看到垃圾分捡员将收来的垃圾二次分捡成有害、可利用和干湿几类,存在二次感染的安全隐患。 对此,建议: 1.近期本市将迎来非湖北籍来沪高峰期,应尽量通知建议推迟来沪,以减少基层村居管控压力。 2.针对非湖北籍返沪人员,制定科学居家隔离观察措施,以用人单位为监管主体。 3.尽量尽快解决基层村居在实施外来人员管控中对口罩、电子体温仪、防护手套等用品的迫切需求。 4.对非湖北籍新来沪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生活垃圾,采取统一专人收集、统一集中装车直接焚烧,不再二次分类分捡。 5.加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防控措施,以及提高相关人员的防控意识。 五、区政协委员贾兴龙反映:运用大数据将来沪人员信息实时下送到各区、街镇、村(居)委,以方便基层村居工作人员核查 (一)目前,防控工作进入非常严峻时期: 1.大量返沪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本市各区域; 2.各基层组织人员日夜坚守,查找居住地的返沪人员,让其做到防控隔离的要求; 3.少数返沪人员不自觉报到登记,让基层工作人员感觉很被动; 4.返沪人员在进入本市时,应该填报了返沪人员健康信息登记表,有具体时间、进入地点、方式、居住地点、联系方式等详细资料。 (二)目标:运用返沪人员进入信息资料共享,解决基层工作人员漫无目标的排摸、减少排摸工作中的无效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村居工作人员能集中精力做好返沪人员的居家隔离工作。 (三)具体建议: 1.对各种渠道进入本市的返沪人员信息根据居住地划分,进行分地区汇总后通过网络实时下发给各区;再由区下发给各街镇,到各村(居)委; 2.各村(居)委根据这一信息,针对这些返沪人员进行排摸,开展宣传防控工作,同时对排摸到没有这个信息的人员进行上报(防止非法路线进入的人员); 3.对申报信息不实的返沪人员可以依法追究责任。 六、区政协委员曹欢欢、陈登峰反映: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蔬菜生产基地和人员的防控措施 目前,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正处于关键时期,一部分人员要进行居家封闭防护,但是,蔬菜属于保障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还要加强生产和采收、包装、运输交易,以保障供应。蔬菜基地既要防御疫情,又要抓紧蔬菜生产,做到生产和防护“两不误”。根据蔬菜生产基地的实际情况,对防控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1.菜区防护:当地没有病例发生的镇村和社区要加强防护,严格杜绝从疫区来的车辆和人员,包括湖北的车辆、当地发生病例区域的车辆和人员都要严格拒绝进入蔬菜生产区域,不仅要在镇村设卡,更要在蔬菜生产区域边界设卡防控。对于到基地运输蔬菜的车辆不仅要严格进行整体消毒,还要对蔬菜包装周转箱进行消毒。对运菜人员要检查登记,测量体温,了解近期往返区域,杜绝疫区人员运输蔬菜。 2.基地防护:蔬菜生产基地要进行消毒,包括道路、棚室周边、工作间、加工包装场所、棚室内的走道等,尽量做到每天一次。 3.菜农防护:菜农要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出入棚室要注意加减衣服,避免感冒,以免导致发烧隔离影响工作。工作前后要洗手,上下班避免途中感染,要佩戴口罩。回家后要及时洗手,外出的衣服要放在一个单独的地方,并要勤换洗。在家期间,没有近期必须做的事不要出门,不与近期外出过和不认识的人接触。杜绝不必要的拜访和来访,不聚餐、不聚会、不打牌。家里要多通风,勤消毒。 4.包装运输防护:包装物要尽量采用新的,重复使用的包装物、周转箱要进行消毒处理。包装人员要带口罩和手套。严禁从疫区来的人员、不明情况的人员到基地收购蔬菜。要对到基地收购蔬菜的人员进行登记并测量体温,收购和运输人员要戴口罩、戴手套,收购人员和基地人员要尽量少接触。 5.监管要有力:政府要派技术人员加强监管和指导,建立联系机制,对重点生产基地确定指导员,对生产人员不定期上门或电话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