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教育是奉贤最大的民生和未来。奉贤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既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和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但又是奉贤优质教育发展的“短板”所在。民盟奉贤区委经过深入调研,就如何通过发展优质民办教育、补齐民办教育“短板”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我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 民办教育的主体是各级各类民办学校。 1、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发展情况 我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共设有14所。其中一所是12年一贯制的上海帕丁顿双语学校(小学部、初中部),另外13所均以招收农民工随迁子女为主。 2、高中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发展情况 我区高中阶段民办学校共设有2所,分别是上海民办铭远高级中学、上海帕丁顿双语学校(高中部)。 3、学前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发展情况 我区民办幼儿园共设有38所,其中有30所是民办三级幼儿园,以招收农民工随迁子女为主;只有贝贝、震旦、好时光、同汇、天英、帕丁顿、东森毓美、九华田田8所为“纯民办”幼儿园。 二、我区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对照全市乃至全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态势,分析我区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就会发现民办教育是我区优质教育发展的“短板”所在:民办教育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缺乏优质高端民办中小幼教育资源,民办教育总体发展质量和水平还不高,公办民办互补、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尚未形成。 1、民办教育质量偏低,缺乏优质高端学校 从民办教育结构来看,我区以招收农民工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数量偏多,而优质高端民办学校偏少。民办学校在师资力量、专业发展、规范管理等方面都较薄弱,导致民办教育整体办学质量偏低。近年来,我区农民工学校发展逐渐萎缩的趋势(如表1所示),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入学积分制和中高考政策有关,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差的现实。 2、扶持与规范并重的民办教育发展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民办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扶持和规范并重。目前我区对“在本区依法注册,并招收具有本市户籍学生的民办中小学校”采取了财政奖补政策,对接收“小区生”的公建配套民办幼儿园的财政奖补政策尚在研究制定中,仅出台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相关举措等。但与贯彻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新要求、与其他区县相比,我区扶持与规范并重的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如人才、社保、市场监管、规范化评估等)还不够健全,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依法管理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3、民办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民办学校应当以完善法人制度为核心,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这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也是提升民办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二法门”。但在调研中发现,民办学校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投资者对于跨领域的学校管理并不是十分熟悉,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面总体还比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办学校机制灵活办学优势的充分发挥,也影响民办学校办学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三、提升我区民办教育品质的几点建议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为下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我区优化民办教育结构、提升民办教育品质提供了良好法制环境和契机。 1、积极引进优质高端民办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 区委、区政府对建设南上海品质教育区高度重视,已部署引进爱迪国际学校、人大附中上海分校等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目前首先要加快推进爱迪国际学校建设,有序推进人大附中上海分校建设;其次,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甄选”的原则,重点在奉贤新城、北部西渡、东部四团临港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的步伐,推动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外国语学校、临港外国语学校规划建设。随着奉贤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要筹划引进国际一流教育资源,解决外籍人士子女入学需求问题。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资源总量,优化教育资源结构,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2、制定差别化扶持政策,扶优、扶强、扶特 坚持“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引导和促进区域民办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一是加强对优质民办教育的政策扶持,完善政府资金扶持民办学校的方式,提高扶持效益。二是创建一批“上海市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项目)”、“上海市民办优质幼儿园”,以点带面,推进区域民办教育的内涵发展与特色建设。三是完善民办学校退出机制,推动民办学校的优胜劣汰。 3、深化完善公办、民办学校联动机制,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按照“存量提质、增量优质”的原则,在积极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要着力提升存量民办教育资源的品质内涵。一是深化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使联盟内公办、民办学校的“教师流动、教研联动、课程走动、管理互动”成为常态,切实提高联盟工作的实效性。二是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项目,推动建立跨学段、跨学区学校和多校区组成的“教育集团”,同时积极探索多样化集群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