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区正在实施的妇科病及乳腺病免费筛查(简称“两病筛查”)是切实关心妇女健康的一项政府公益项目,意义重大。据各街镇妇联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新发两病恶性肿瘤达150人左右,其中乳腺癌达60%。这类疾病如能提早发现、尽早治疗,康复的概率也是相当大的,对辖区内妇女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两病筛查项目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筛查项目费用有待提高。2007年,市政府推出此项实事项目,政府承担基本筛查费用,医院作为公益性项目落实。随着物价上涨,医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已不能保证基本成本支出,筛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是筛查间隔时间较长,筛查项目偏少。首先,免费两病筛查项目每位妇女是两年轮到一次,而两病的发病病程一般发展较快,在六个月到一年时间左右,两年一次的筛查时间间隔过长,不利于病情的早发现、早治疗和早干预;其次,目前免费筛查的项目偏少。乳房筛查只有手诊,针对目前高发的乳腺疾病难以靠手诊确诊。 三是医疗资源缺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们调研中,普遍反映B超医生严重缺乏,如果要增加乳房B超,增加筛查点,关键是缺少有证的B超医生。 四是筛查方式有待改善。目前筛查方式靠妇联宣传发动,再组织集中前往定点筛查医疗机构,不但增加妇联组织的工作量,更主要的是限定了妇女群众筛查的时间、医院。如目前全区有三个定点医疗机构(妇幼所、中医医院、奉城医院),按每位妇女两年一次筛查计划,全区12个街镇(社区、开发区)分成一半,即6个街镇(社区、开发区)今年筛查,另6 个街镇(社区、开发区)明年筛查。因考虑三家定点医疗机构筛查的工作量,又按当年筛查的6个街镇人数和远近,安排在哪家定点医疗机构、哪一个月进行筛查。所以,虽然方方面面考虑了妇女群众的便捷、医疗机构的资源,但还是因为限定了地点和时间,造成筛查时没空的部分妇女错过了筛查。 五是部分企业女职工筛查得不到保证。在调研中发现,有部分企业特别是私营民营企业,只考虑抓生产任务,不给女职工放假安排筛查。妇联组织只能做到宣传发动,但对企业不安排女职工进行筛查没办法处置。政府提供的免费公共服务项目不能惠及全体妇女,妇女应有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障。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提高筛查费用。现在筛查补贴标准为70+10元。2016年9月市物价部门调整了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其中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诊断由原来的40元/人,调整为70元/人。鉴于以上医疗成本的增加且该项目还涉及组织发动、健康教育、宣传告知、咨询服务、跟踪随访、疾病分析、信息录入等大量辅助性工作,建议财政经费补贴适当调高至100+10元/人。 建议二:增加筛查项目。首先,针对乳腺病高发,目前乳房筛查只有手诊的情况,建议增加乳房B超(60元)。但面对B超医生又缺乏的局面,建议与当前在开展的妇女查环查孕项目进行整合,并对查环查孕的B超医生进行两病筛查上岗培训,缓解当前B超医生紧缺的状况;同时,还减少查环查孕的财政支出,又减轻妇联一年一度的两病筛查和查环查孕的组织发动工作,可谓一举多得。其次,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目前两病筛查项目中的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技术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易导致漏诊和误诊,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技术改善了制片,提高了识别度、灵敏度,且技术成熟、操作简易。所以在财力容许情况下,将“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70元)优化调整为“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150元)。 上述建议增加的两个项目和针对两年一次两病筛查间隔时间过长的问题,可根据财力和医疗资源逐项逐年推进。 建议三:改善医疗资源。一是有区卫计委提交培养人数,区财政给予资金保障,委托医科大定向培养B超医生;二是通过名医(姚巧兰等)传帮带方式培训B超医生。三是给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B超机。 建议四:优化筛查方式。一是加快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逐步采用预约制方式进行筛查,即可使妇女根据自己有空的时间段来筛查,避免错过筛查;也可使医疗机构根据预约人数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同时,也有利于筛查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二是在条件许可情况下,扩大筛查定点医疗机构,可逐步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到两病筛查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方便妇女群众就近筛查。 建议五:加大监督力度。对不执行妇女两病筛查的企业,一是通过总工会、劳动监察大队执法处置;二是可通过新闻媒体的影响力,督促其执行;三是通过人大、政协的监督,更好地督促相关执法部门执法以及企业的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