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区学前教育服务管理的建议

    一、背景现状

    0-3岁的宝宝,谁来带?这是让不少职场父母头疼的问题,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0-3岁婴幼儿的看护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难题。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不少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都开办了托儿所。2003-2005年,这些托儿所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被逐渐“取缔”。

    2016年我区常住0-6岁总人数为66510人(户籍22479人,外来常住44031人),其中0-1岁16933人,2-3岁19048人,4-6岁30529人。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区每年还将新增出生人口9000多人。而2016年我区共有学前教育机构82个(其中公办幼儿园44个,民办幼儿园38个),共计在校生数26836人,学前教育资源明显不足。

    二、存地问题

    1、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规定,15班以上规模生均建筑面积指标为14.13平方米。2016年全区82所幼儿园平均生均面积为12平方米(其中公办15平方米,民办7平方米)。在44所公办幼儿园中,有19所生均面积超过15平方米,其中最大的达到37平方米,有25所生均面积小于15平方米,其中最小的仅9平方米,公办幼儿园资源配置不均衡。

    2、0-3岁学前教育资源不足。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周岁至6周岁,但由于建设规范化幼儿园,明确规定了班额、生均占地面积、入园年龄等要求,不少公办幼儿园已基本取消3岁以下的托班服务。目前,全区仅有4个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3岁以下)服务,总入园幼儿数为185人,尚有3万多3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均由家庭祖辈或者保姆看护。虽然,教育部门加强了对0-3岁婴幼儿家庭的早期教养指导,将婴幼儿家庭平均每年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的频次由4次增加到6次,但是,仍与社会及家庭对0-3岁早教及托班服务需求存在差距。

    3、0-3岁学前教育监管存在盲区。公办幼托班取消之后,一些社会机构纷纷开办起婴幼儿托管班。但由于教育部门审批发放的办学许可证,只针对教授知识或技能的培训机构,0-3岁托育机构不在此范畴,只能进行工商注册。而工商部门只对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对教学内容、师资和环境等问题却无法监管,造成当前社会上的托育机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托育机构资质、师资和虐童事件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建议

    人出生的最初3年里,大脑发育最为迅速,而且孩子的人格和行为在上学前已基本形成,因此,学前教育是一块重要阵地,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建议:

    1、加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政府投入,合理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在确保保教人员配比等前提下,通过扩大现有园舍规模、增加学额和划区入园等办法,进一步提高园所的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综合奖补等形式,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2、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建立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

    3、扩大学前教育范畴,放宽幼儿园只招收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的限制,规定有条件幼儿园(如生均面积大于15平方米等)必须开办3岁以下的托班服务,积极应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4、强化学前教育机构动态监管机制,完善学前教育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办学质量监管和业务指导,进一步规范和监督学前教育机构办学行为。

    5、完善学前教育机构服务人员管理规范和保障机制,严格对任职人员资质审查,开展定期培训,提高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