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进一步强化在未成年人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建议

    今年一月份以来,全国人民都面临着新冠疫情的考验,在这期间,又惊闻多地出现未成年人自杀事件,仅上海地区,在1-5月份期间就发生了高达20余起青少年自杀事件。5月18日,上海初中生因疫情原因推迟开学的第一天,奉贤区就发生了一起初中生跳楼自杀至坠亡事件,令人扼腕叹息。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中小学生跳楼事件接连发生,年轻的生命接连逝去的背后,未成年人自杀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
    据一项调查发现,近几年来,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都比2002年所做的调查结果增长了好几个百分点。为什么这些年幼的孩子,会决绝地选择以自杀这样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有无限可能的人生?原因可能由以下几点:
    一、统计结果表明,学习压力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因素,这种压力主导型自杀在中国中小学生的自杀中占绝大多数。在应试教育下,只有考取好分数的孩子才能被接纳,在这唯一标尺的压迫下,许多成绩不佳的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甚至感觉生活毫无意义,以致于丧失生存意志。
    二、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自杀”可能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2017年的时候,镇江市公安局网警支队网上巡查发现,有人组织了“蓝鲸自杀游戏”QQ群,群成员多达50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群主通过聊天内容,打着游戏的旗号,煽动群成员进行各种各样的自残任务,直至自杀。由于每天浸染在大量的悲观厌世的负面信息中,很多孩子在加入群聊之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成员的自杀行为也有可能出现传导效应。
    三、青少年本身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如果缺少对自我的肯定,缺乏自信,在学习中没有找到成就感,同时缺少外界的指导和帮助,一旦遇到压力的导火索,就有可能选择以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四、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当代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教育的本质被简单地定义为传递“知识和技能”,孩子们的价值往往被交于冰冷的数字定义,父母、老师、社会,都紧盯着孩子的学习表现,而这样的教育方式,恰恰忽视了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让生命教育在学校里一直处于忽视甚至缺失的状态。
    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所谓的生命教育就是一种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以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认知自我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死亡教育等等,最终教会孩子体会到生命的幸福感,并发自内心地感恩和珍惜一切的生命。

    层出不穷的自杀事件,所映射的不仅仅是青少年脆弱的心理防线,更是生命教育的缺失。现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学校教育层面,现在在上海学校的六、七年级的课程中,有的已经设置有生命教育课程,每学期大约18-20个学时的课程。我的建议是可以将生命教育课程扩展至小学三年级,而且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上海市中小学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老师,生命教育课程都由兼职的老师进行授课(授课前进行相关的培训),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建议学校招聘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授课。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是带领孩子们去感知所有生命的存在和宝贵,由此对生命产生更直观而深刻的理解,建立对生命的尊重。可以开展一系列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认养一个鸡蛋,参与把鸡蛋孵化成小鸡并逐渐养大的整个过程,亲身体验生命的整个历程,帮助孩子了解真实的生活,明白自然的规律,理解每一个生命独一无二的价值,从而更好地看待生活,珍视生命。
    同时也要开展挫折教育,要让孩子们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每个人要学会应对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就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在家庭教育层面。可能在绝大多数家长心中,青少年自杀非常罕见,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对这类问题很少关注,而事实上,青少年自杀是一个突出的、全球化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极端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预防孩子出现极端行为,家长首先要注意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其次,当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和挑战。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脾气暴躁、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等现象,要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的帮助。
    三、在社会层面,未成年人自杀事件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比如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关注的正面宣传,不夸大,不以博人眼球为目的;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对有引导青少年自残、自杀倾向的网络游戏坚决予以取缔等等。
    四、建议青少年列一张生命清单,列举为什么要生存的具体理由,比如,1、我有一个家,还有关心我、支持我的父母,每天衣食无忧;2、我有几个关系要好的朋友,一起聊天,一起学习和玩;3、我喜欢画画,我随时可以画画涂鸦;4、我喜欢听音乐,沉浸在音乐中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5、出去旅游可以大开眼界,还可以品尝各地的美食……,使孩子们认识到,生活是美好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等着我们去探索!而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一切归零!
    总之,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关注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是一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情,我们要教会孩子们如何自信、自尊、自爱地活着,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