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荣、文化自信对一区、一城、一国乃至一民族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于奉贤而言,弘扬“贤文化”,做好“贤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外可以彰显文化底蕴,提升奉贤的地区形象,对内可以提振文化自信,帮助奉贤人民找到精神归宿。 一、奉贤的文化产业现状 1、“贤文化”的形成及内涵 “贤文化”概念的提出已有多年,但大众对它的了解,都还基础地停留在对奉贤名称的由来和含义,停留在始于孔门言子青溪讲学的儒家文化传承上。其产生的影响也较为局限地体现在以“见贤思齐”思想引领下的深度挖掘“贤人”、“贤事”等相关文化学习活动中。“贤文化”应该是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融合积淀的文化,既深厚,也多元,纳大气,更包容。在文化思想上,“贤文化”应表现出中国传统的周礼文化、道德文化、文人文化的特点;在地域文化上,“贤文化”应体现出传统江南文化的特质。2、“贤文化”资源搜罗 我们现有的“贤文化”资源,在物质文化资源里我们既有像海国长城、青溪老街、奉城(明城新月)这样具有丰厚历史积淀的物质文化;又有像庄行(冷江雨巷)、吴房村、庄行农艺公园(渔沥村、浦秀村)、港能总部园区(关港村)、碧海金沙、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奉贤区博物馆、城市规划馆、上报集团传悦坊等近些年逐步兴起的文化地标。细数非物质文化中的财富,我们有庄行羊肉烧酒、青团、神仙酒、鼎丰、咕噜烧饼这样的饮食文化,还有滚灯、锔瓷、头桥烙画、风筝制作、乡土纸艺、奉城木雕、土布染织技艺这样的民俗技艺。文化、科技名人也是举不胜举:孙文明、程午加、徐景新、王家楫、袁见齐、徐景达,他们都曾经为我们奉贤这片热土做出过卓越贡献。 二、贤文化传承与创新存在的问题 要做好“贤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将奉贤打造成一座人民认可的、具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化“美谷贤城”,还有以下问题亟需解决:一是要解决对“贤文化”中历史文化挖掘不够深的问题。“贤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要解决的是“传承什么”?答案自然是传承历史中曾熠熠生辉的那些文化。言子讲学得名的“奉贤”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贤城,然而大众对奉贤历史的认识还比较少,比较浅。二是要解决“贤文化”的文化品牌特色不够突出的问题。奉贤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贤城,讲好“贤城”历史文化故事是丰富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传承“贤文化”的基础。近年来,奉贤一座座文化地标崛起,一个个文化项目落地,也给奉贤增添了新时代的文化气息。然而奉贤整体的文化品牌特色不够突出。三是要打通“贤文化”宣传壁垒问题。近年来,“贤文化”通过各类活动在书本、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等载体上的宣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宣传效果、受众人群等仍有进步空间。
三、对策和建议: 1、立足打造特色,丰富“贤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写好“贤城”文化故事。要突出“贤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差异性,打造“我们有而别人没有”的东西。将“贤文化”的故事讲好、讲得精彩,将自然、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名人、产业等资源整合、归类,作为“贤文化”的载体。以“贤文化”为引领,从各个方面、层面,丰富“贤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自成体系,构建“贤文化”的“四梁八柱”。2、以“文化休闲”为切入点,重点打造“贤文化”品牌特色,充分利用和开拓奉贤旅游资源,以“文化休闲”为切入点,打造“贤文化”文化旅游品牌特色。将“文化底蕴”融入“文化休闲”中,规划“贤文化”旅游路线,将自然、文化、历史、美食,以及工业旅游相结合,发挥奉贤制造业产业优势,在“文化休闲”中突出“贤文化”精神内核。 3、拓宽宣传方式,打通“贤文化”宣传壁垒。增加“贤文化”的曝光、展示平台。比如,可将“贤文化”的品牌、特色加入到每个地标,制作分布式、多媒体、实景艺术展示;又如,可策划大型郊野艺术节,发挥奉贤土地、环境优势,让艺术、文化、节目、内容填充到广阔的自然天地间,让奉贤变成打卡的潮流地标;再如,与化妆品、日用品、消费品、零食等品牌合作,开发定制“贤文化”联名产品,通过产品的流通让更多人了解“贤文化”;还可发动“贤文化”之旅视频征集,通过各类新媒体、网络平台,将“贤文化”之旅打造成网红旅游线路。必要时也可重点打造1-2个IP。通过创造虚拟IP卡通人物,让这个人物拥有人设、性格、故事,将“贤文化”具象化,争取让年轻人关注和喜爱。 4、鼓励“贤文化”创新和发展。活着的文化才是文化。一要夯实“贤文化”群众基础,让民众切实感受到“贤文化”的生活乐趣。二要将“贤文化”结合现代元素,勇于创新,让“贤文化”流行起来。三要完善市场机制,构建文化消费体系,形成文化产能联动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