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奉贤拥有深厚的人文历史。但是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隐藏在古华大地各个角落的老街却面临不同的命运。“冷江雨巷”、青村老街成了旅游景点,“南桥源”变身文创空间。可其它地方的老街,却被晾在一边,自生自灭。其实,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且必须深入腹地才能找到的地方,这里残存着历史鲜活的记忆,三官堂之于奉贤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课题组惊讶地发现:区域不大的三官堂,竟然保留着浦江之南近乎完整的一部近代历史。 在2020年6月至10月,为撰写好《关于保护开发三官堂近代历史建筑建议》,民进奉贤区委课题组采用了查阅县志、乡志等档案材料、采访原住地老人(口述)、街头问卷调研以及实地勘察遗存等多种手段。通过调查研究,课题组正式建议奉贤区委、区政府:在“十四五”期间将三官堂老街区的近代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开发。 一、选择三官堂保护开发近代历史建筑的理由 1.三官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三官堂,即原光明镇的镇区。从区位上看,它具有紧临地铁五号线、南靠奉贤新城、东接金汇港的三大优势。根据七宝古镇(9号线)、召稼楼古镇(8号线)和朱家角古镇(17号线)开发成功的案例,可以发现这些古镇都坐拥轨道交通直达的优势。要想吸引上海市民的人流,特别是中老年的游客,地铁是必不可少的。而三官堂所在的位置,距离轨交五号线奉贤新城站仅有两公里,共享单车骑行十分钟轻松可达,比起召稼楼和朱家角来更加方便。除了轨交的交通优势,三官堂还与上海五大新城之一的奉贤新城,仅绕城高速1501一路之隔,能轻易地享受新城各项配套。此外,三官堂地处金汇港西畔。沿金汇港坐船北上,同样也是两公里,就可直达奉贤城市的标志——上海之鱼。 2.三官堂见证奉贤近代的百年历史 有史料文献的明确记载和照片档案的佐证,在三官堂,已经消失的历史建筑包括:建于元代的三官殿、明代的文昌阁、太平天国时期的杀人桥和清末民初的阮家堂老宅等。现存的史迹包括: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继芳桥(奉贤古拱桥之冠,后迁往青村老街)、清代嘉庆年间的仁寿桥、光绪年间的阮氏节孝牌坊、清末民初的李启蒙宅、朱汝昌宅、阮金寿故宅、奉贤历史上的第一所中等学府道南中学(即光明学校)、东新庵、三景茶园(老茶馆)、新四军淞沪支队活动遗迹以及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挖金汇港的影像史料。课题组发现,三官堂与奉贤其它老街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近代文物遗存特别丰富、名人故事也特别精彩。这里曾经走出过同济大学的首位华人校长阮尚介、也迎来了与瞎子阿炳齐名的二胡名家孙文明。特别是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三官初级中学曾培养出大批奉贤籍的优秀学子,代表人物就有刘伦贤将军、金山农民画的创始人吴彤章、著名外交家石畏山、石油勘探专家徐景达、史志专家姚金祥……此外,三官堂在历史上还有“豆腐三官堂”的美称,三官堂出产的豆腐以色雪脂、质细微而远近闻名。 3.三官堂具有打造南上海文旅知名品牌的潜力 保护利用开发“三官堂近代历史建筑群”,将有效填补奉贤新城在历史文化上的短板。仅仅十多年,奉贤新城围绕上海之鱼周边,建成了奉贤博物馆、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范的现代建筑,但是它们毕竟太新了,市民无法去追溯和品味奉贤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三官堂近代历史建筑”还将拓展南上海的旅游版图,从而奠定奉贤通江达海的文化格局。金汇港北枕黄浦江,南临杭州湾,三官堂正好地处浦江第一湾和海湾旅游区的中段,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曾经在此紧密交汇。假使这片“近代历史建筑群”开发成功,三官堂将会助力金汇港,成为上海热门的水上旅游黄金线路。 二、“三官堂近代历史建筑”的现状与不足 1.管理各自为政,三官堂历史遗存未能得到有效保护 文物遗存的保护利用是系统工程,而各部门统筹协调的机制尚未形成,目前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地处三官东街的清代古迹东新庵,产权虽属于民宗办,但因历史遗留的管理问题,租户又拒不配合,民宗、房管局、南桥镇等相关部门多次协调无果,导致维修无法推进;位于三官堂中心位置的阮金寿宅,产权隶属奉贤经发公司和区房管局两个部门,各自管理,造成一栋古建筑东西两半风格迥异,不伦不类。 2.缺乏研究宣传,三官堂历史文化正在快速消亡 课题组曾在南桥街头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奉贤市民对三官堂的知晓率仅有百分之十八。其中五十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几乎就不知道曾有“三官堂”这个地名。“豆腐三官堂”,半个世纪前,与闵行“马桥豆腐”齐名。可今日三官堂的原住民,不仅丢失了手工制作豆腐的技艺,更是连“豆腐三官堂”的名号都几乎忘记。三官初级中学(现光明学校),这所曾经培养出数以千计优秀学子的重点学校,现在已经彻底边缘化。那些三官中学在全盛时期的毕业生,都已年过古稀和耄耋,他们做出的贡献和成就,以及原属于三官中学的荣耀,即将被历史湮没。 3.与南桥主城区割裂,未纳入奉贤新城整体开发计划 在上海,共有44处历史风貌保护区,奉贤有奉城老城厢、奉贤青村港和庄行南桥塘三处。但是三官堂没能列入。在正在编制的《奉贤区“十四五”规划》里,无论是有关奉贤新城建设的描述,还是建成“千年古镇”集群、传承江南水乡记忆的目标,“十四五”规划对三官塘的发展,都只字未提。三官堂,虽然与奉贤新城咫尺之遥,但是却没有享受到高速发展的红利。目前许多古宅都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人口素质堪忧。 三、关于保护利用开发“三官堂近代历史建筑”的建议 1.在上海南部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高起点科学规划 如果说上海之鱼是奉贤新城景观的1.0版本,那么“三官堂近代历史建筑群”要成为奉贤新城景观的2.0版本。课题组认为,三官堂要紧密结合奉贤新城的规划发展,将这片近代历史建筑群打造成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汇港畔建设游艇码头,将上海之鱼、十字水街和三官堂连成一线,将网红打卡地——吴房村有效串联,最终形成“一城”(奉贤新城)、“一镇”(三官堂)、“一村”(吴房村)的奉贤二日游的线路。邀请国际顶尖团队进行“三官堂近代历史建筑”的规划编制,确保“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充分体现三官堂“回望百年风云、古华人杰地灵”的老街映象。做好古镇景观风貌的提升、绿化与亮化景观的建设、古镇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老街区精细化管理。 2.将近代历史与景观打造相融合,讲好奉贤故事 建议重建三官堂的标志性建筑三官殿和文昌阁;在仁寿桥附近,对奉贤第一拱桥继芳桥进行复制;将阮金寿古宅修缮恢复;在阮氏节孝牌坊周边恢复阮氏老宅堂,介绍名人阮尚介的事迹(同济大学首位华人校长、策划炸日舰“出云号”);在三景茶园附近增加孙文明塑像,为其代表作《流波曲》建亭立碑;在金汇港畔规划淞沪支队纪念馆,为朱亚民塑像;规划金汇港博物馆;将“豆腐三官堂”制作技艺申请非遗,并投入规模生产;编排淸音班、滚灯等非遗项目的文艺演出;在光明学校周边,开设三官中学校友纪念馆,专题介绍刘伦贤、吴彤章、石畏山等名人事迹;策划拍摄三官堂题材的人文纪录片、组织专家撰写出版介绍三官堂历史和风土人情的系列丛书。恢复三官堂每年一度的庙会,充分展示江南文化和民俗活动。 3.拓宽融资渠道,引入总部经济 随着奉贤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划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金汇港两岸也迎来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课题组建议成立“上海奉贤三官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近代历史建筑群”项目招商的主力军,充分利用起该区域日渐优越的区位优势,积极导入有意向、有实力的总部经济,将三官堂打造成为对接东方美谷、未来空间的产业集聚中心和南上海城市文化的新地标。区、镇两级政府要加大对三官堂古代遗存日常保护的投入力度。同时奉贤新城公司要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支持手段。设立“三官堂”保护基金,由政府统筹安排,尝试文创产品的开发,通过政府投入、开放共建的模式,营造全民共同守护“三官堂”历史记忆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