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制定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奉贤民进认为:这项宏伟的规划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奉贤市民有没有培养起文化自信,有没有建立起理想信念,这两者是一体的。 一、奉贤城市文化自信缺失和不足的表现 (一)大批文化遗存被历史湮没,奉贤市民对此知晓率不高 始筑于清代雍正三年(1725年)的华亭东石塘,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境内,全长二十余公里,宛若小长城,被业界誉为与长城、京杭大运河中国古代建筑三大工程之一。像这样重要的古代遗迹,直到2019年底才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华亭东石塘大部分还被土坡埋没,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清理和保护开发。这处古迹在奉贤市民中的知晓率不足百分之三十。华亭东石塘的案例只是时下奉贤在城市开发进程中,历史遗迹不受重视、城市文脉被割断的一个缩影。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成长的见证者,作为上海的郊区,奉贤现存20多处革命遗址和遗迹,大多已被历史淹没,缺乏宣传无人问津。比如位于奉城老街的李主一烈士故居、奉贤中学内的淞沪支队战斗遗迹,就迫切需要进行整理、保护和修缮。 (二)贤文化被固化定格,奉贤缺乏本土籍的大师和匠人 一提到奉贤的城市文化,大家就会脱口而出:贤文化。可贤文化具体指什么,就没几个人说得上来了。似乎只有“敬奉贤人、见贤思齐”这八个字才能代表真正的“贤文化”。从古代到近代,奉贤就是孕育大师的一方宝地。书法上有张弼、绘画上有滕白也、文学上有宋懋澄、科学家有王家辑和袁见齐……遗憾的是,在当下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奉贤已经很久没有在主流领域涌现领军人物了。 (三)缺乏文化自信导致崇洋媚外,“千城一面”难以避免 目前奉贤已经拥有上海之鱼(拉瑞)、奉贤博物馆(藤本壮介)、九棵树艺术中心(何斐德)等网红建筑,但是这与其说是奉贤的城市标志,还不如说是西方建筑文化要素在奉贤的再版,它们全是由外国设计师操刀的。当前,我们还没有把中西文化的城市空间与建筑要素转化为有江南文化底色的奉贤建筑风格,反而在邯郸学步,和上海郊区其它新城的面貌相差无几。 (四)各大品牌节、展的影响力未达预期,事倍功半内卷严重 五年来,奉贤每年都要举办二十多项的文化、体育节展和赛事,但是在区、镇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这类文化活动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比如在碧海金沙举办的亚洲国际音乐节、在海湾旅游区举办的摩托车越野大赛、东方美谷举办的国际时尚小姐大赛……在业界都是可有可无的尴尬赛事。 二、关于进一步增强上海文化自信的对策建议 (一)挖掘历史文化积淀,让奉贤故事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1、做好各个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研究和设计。在奉贤境内能见到每个历史时期留给当下的文化遗存,比如千年的江南古村落(冷江雨巷)、明代城墙(万佛阁)、近代民族工业(鼎丰乳腐)等。要重点加大对优秀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工业文化遗存、抗战历史遗存、名人故居等的分级分类管理保护。 2、推动奉贤城市文化教育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在高校领域,建议上海师范大学在编写学科课程中增加对奉贤城市发展史和城市文化传统的教育内容。建议区教育局推动各级教育机构围绕奉贤城市文化的主题来进行课程研发。以学前、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贤文化和传统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贤文化幼儿读物。 (二)从江南、红色两个层面挖掘奉贤文化的核心价值 1、让奉贤成为江南文化的展示地。在奉贤,江南文化形象仍然局限在庄行、青村古镇等几个古镇,在上海地区的游客数量和文化影响力远不及七宝、朱家角等周边古镇。建议率先召开有国际学界、政界和业界参加的江南文化国际论坛;尝试建立若干江南文化示范体验区;对江南文化已经形成知识产权的IP,比如奉城木雕、白杨村山歌、汉光瓷……区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实施产业开发。 (三)培育具有国际顶级影响力的奉贤城市文化载体 1、着力打造“贤文化”的标杆。建议加快推动奉贤本土的文创产业发展,培育集聚一批全国和世界级的文创产业领军企业和集团,着力打造网络文化创作传播高地、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构建出版产业新格局,完善文化装备产业链布局。利用九棵树艺术中心的品牌影响力,精心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彰显奉贤作为文艺作品源头的突出地位,打造一批国内顶尖文艺院团。利用出版专科学院的落户契机,打造一批品牌出版社和品牌出版项目。 2、积极申报世界遗产。日前,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项,稳居全球第二。但是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世界遗产却一项也没有,这对上海打造先进的城市文化未免留下遗憾。在奉贤境内还有一条绵延6公里的清代海堤,高出地面3米上下,全部条石垒砌,宛若城墙,气势壮观,这就是号称“四十里金城”的华亭东石塘。它是江南水乡形成的重要人工屏障,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三大奇迹。建议以华亭东石塘为代表的江南海塘,积极开展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充分挖掘江南海塘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为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精神发出上海的声音。根据华亭东石塘的基本条件和当前申遗限额的形势,可以乘“海宁海塘·潮文化景观”入世遗预备清单的东风,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潮联合开展世遗申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