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本土历史文化元素导入奉贤路名建设的建议

        问题及分析:

        奉贤自清雍正年间建县以来,已有近三百年历史。眼下的奉贤,正乘势而上,成为长三角南翼、杭州湾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而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大量新的道路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中。关于这些新道路的命名,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路名呈现五花八门、无规律的状态,尤其是缺乏本土化,更没有文化味道的特点。

        而另一方面,一些奉贤史上的老地名,由于历史变迁,已从现实中消失。如奉贤最早的乡镇秦塘,如奉贤二冈竹冈、沙冈,更如古代奉贤文人居住的瑶泾、横溪等一些地域,都已在奉贤地图上彻底消亡。

        文化建设,尤其是乡土文化建设,在某一历史时期,确实会落后于经济建设,但绝不能缺席。

        建议:

        鉴于此,我谨建议,在日后的路政建设中,将这些富含历史文化韵味的老地名,纳入路名范畴,作为新建马路的冠名备选。

        一、以奉贤古地名命名,如:

        南梁路  南桥镇古名南梁。

        秦塘路  萧塘原名秦塘,秦始皇驰道经此北上。

        竹冈路  距今60005000年间,古海岸线在太仓—奉贤一带摆动,先后构筑了“沙冈”、“竹冈”两道贝壳沙堤,西湖地区与广海阻隔,形成了泻湖。

        沙冈路 同上

        百曲路  百曲港为奉贤区域河流,自清代第一部史志便有记载,因曲折最多得名。

        法华路  法华(huā)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一说始建于明天启年间), 位于柘林镇法华村中市,跨下横泾,桥为青石质单孔石拱桥,清乾隆元年重修。法华,在佛教中即莲花的特殊称谓。

        三官堂路  光明原名三官堂。宋初,该地已有移民流徙居住,漳泉港穿村而过。元末,村南三官庙迁泉港北侧,名漳泉寺,内有三官殿,香火极盛,逐渐成镇,故以三官庙而得名三官堂镇。

        青溪路 青村又名青溪。

        陶宅路 明代徐渭有《陶宅战归序》,明在此设有巡检司。

        凝云里路 旧址在东新市西,后改名蔡家桥

        分水墩路 明初形成村落,清乾隆年间成市集。因昔村旁有营汛土墩,二桥港、头桥港、钱家港诸水在此东西分流,故名。

        头梁路 头桥又名头梁。

         二、以奉贤古时名人命名,如:

        卫泾路  卫泾,南宋状元、官至参知政事。华亭(今上海奉贤)人,

        袁凯路  袁凯,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华亭(今上海奉贤)人,

        良俊路  何良俊,明代戏曲理论家,松江华亭(今上海奉贤柘林)人。

        张弼路  张弼,明代书法家,华亭县(今上海奉贤)人。

        懋澄路  宋懋澄,《珍珠衫》、《负情侬传》作者,华亭人(今上海奉贤)。

        层云路  高层云,华亭人(今上海奉贤)。

        或以奉贤文人作品人物命名:

        杜十娘路  杜十娘,《负情侬传》角色

        三、以奉贤古时名桥命名

        宝成桥路      万福桥路      仁寿桥路    南虹桥路

        青龙桥路      界河桥路      广济桥路    三星桥路

        启秀桥路      余庆桥路      月河桥路    香花桥路

        积善桥路      得胜桥路      长庚桥路    永安桥路

        跨龙桥路      长生桥路      启秀桥路    太平桥路

        集贤桥路      环秀桥路      广福桥路    扶栏桥路

        继芳桥路      通惠桥路     凝云桥路     飞云桥路

        四、古代曾在奉贤存在但已消失的名胜古迹,也可以体现在路名之上,
        如:三女冈路

        明行路  五代修建寺庙于南桥。初名安和院,至宋更名明行寺。

        柳溪路(明朝唐姓兵部郎中沿溪植柳得名)

        司马路(司马庄,明朝张弼别业)

        曲水路(曲水堂,明朝姚蒙隐居地)

        百岁路(百岁亭,明朝万历年间顾子方为母亲陆氏所建)

        双桂路(双桂堂,明朝太常寺少卿袁璜宅邸)

        秋水路(秋水园,明朝建筑,具体地址失载)

        五、至于具体命名方式,有以下几种考虑
        (一)、历史原址的对应
        如秦塘路,可以考虑在萧塘地区;法华路、良俊路,可以考虑在柘林地区;十娘路、懋澄路,可以考虑在庄行古镇范围。

        (二)、不考虑历史与地理的对应

        考虑到地理变迁难以复原,路名无需对应历史原址,就好像市区的南京路,并不在南京,我们奉贤的这些路名,也可以无需对应原址。譬如秦塘路,就不必对应萧塘。建议不妨在某一片新建区域,集中、大批量地采用此类地名,或许能有不小的文化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