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奉贤新城建设成为独立城市的建议

        问题及分析: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以及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提出要把“五个新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要求,奉贤区以新城建设为主战场,建设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而且这座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中一座具有辐射、集聚功能的节点城市。这座城市的功能是相对独立的。奉贤作为建设主体,坚持差异化发展,在“五型”经济、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上下功夫,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塑空间、经济、文化、生态格局,让奉贤新城更有品味、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一、奉贤独立新城还存在的短板问题、

        作为一座独立新城定位,立足当下,奉贤新城还存在诸多短板问题。

        1、公共交通系统不够快速便捷。随着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和BRT的通车,奉贤新城与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有一定改善,但目前从新城乘坐公共交通到人民广场、南京西路、徐家汇等市中心商圈的时间普遍在90分钟左右,尤其是早高峰拥堵现象明显,时间成本很高。按照未来奉贤新城100万人口来计算,需要提前布局适合奉贤新城大运量快速交通。

        2、人才吸引力不足。提升城市内在功能和动能,关键在于人口的导入,特别是高学历人口的导入。根据近几年来奉人员结构分析,来奉总人口从2015年的59.85万降至2018年的53.89万,其中,研本专和高专技学历人口均呈现下降趋势,初中以下学历人口小幅上升。在来奉人口基数整体减少的情况下,高学历人才比例不断下降。即使工资万元,还是很多企业招不到高技能人才。吸引人才落地政策缺少细则,人才落地难。

        3、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够丰富。当前奉贤新城基本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的公共服务需求,但针对区域内高端人群,尤其是科学研究及知识型创新创业人才,缺少前瞻性、国际化高端服务供给能力,如医疗教育。

        4、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业不够丰富。在奉贤新城生活的便利性、多元性、舒适性等方面无法与中心城区相比,离上海南部中心城市的定位也差距明显,究其原因,缺少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业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很多知名的餐饮、生鲜超市、健身房等都没有在奉贤新城开店,也缺少高级餐厅。

        5、新城开发建设难以持续。新城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参与推动新城开发建设的收储、整理、推介等工作,以往的融资模式被禁止后,郊区新城开发建设的融资渠道受阻。在建设用地指标限制下,奉贤新城建设的速度还不够快,城市功能的塑造还需较长时间。建设用地方面能否参照临港新片区政策,对新城开发所需的土地指标由市里单列,建立独立的指标分配体系。

        建议:

        二、建设独立新城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奉贤新城坚持“产城文生”融合发展的理念,聚焦东方美谷和未来空间,提升产业创新功能;聚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功能性项目,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依托“十字水街,田字绿廊”和上海之鱼区域,提升生态景观功能。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予以突破: 

        1、加大新城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成熟的公共交通体系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够加快疏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并促进郊区新城人口的导入。前期,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规划资源局等多部门对接,基本对轨道交通15号线南延伸到望园路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达成共识,该规划方案稳定,动迁难度低,建设条件成熟,建议争取将轨交15号线南延伸项目纳入市“十四五”规划,并有实质性启动。此外,针对奉贤新城与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时间太长的问题,建议加快奉贤线等市域铁路的建设,或通过水翼船等高速轮船方式来补上短板。

        2、加大人才导入力度。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对郊区未来发展的高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建议在重大产业项目导入、功能性平台集聚等方面争取市里给予奉贤新城更大倾斜,支持张江药谷研发成果优先溢出到东方美谷,以重大项目、知名企业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此外,独立新城具有临港新片区一样的特殊人才政策,让奉贤新城能够加大对全国全球人才的吸引力,推动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加大优质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供给。奉贤区与复旦儿科医院已就儿科医院奉贤院区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建议争取儿科医院奉贤院区项目尽快落地,能够携手国妇婴奉贤院区打造国家妇儿医学领域高端品牌,同时,建议市里出台政策鼓励三甲医院骨干医生来郊区新城工作,提升郊区医院的医技水平,补上奉贤医疗服务供给体系短板。此外,郊区新城引进优质的生活服务业应予以政策支持,对满足一定条件的给予补贴,让奉贤新城能够以丰富且优质的生活服务业引得进人才,更留得住人才。

        4、加大户籍、房地产开发等方面放权赋能力度。奉贤新城与中心城区、其他郊区新城的发展阶段都不尽相同,建议在户籍、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给予各区更大程度的自主权。例如房地产开发方面,现行政策是“新开发商品住房中小套型中心城区不低于70%,郊区新城不低于60%”。随着大量保障性住房入市,改善型户型需求加大,郊区新城中小户型占比过高,造成供大于需的矛盾。建议市里把比例控制放权给各区,由各区平衡好区域内人口规模、商品房需求端情况、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等多方面情况。

        5、加大财权领域倾斜支持力度。相比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的不充分不均衡矛盾更加突出。目前,财政一般公共预算面临减收增支压力,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预算大部分由土地出让金安排。市里对独立新城土地出让收入分成比例有更多倾斜,用于支持各郊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此外,建议将科研用地、仓储用地等用途地块的分配参照工业用地的比例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