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尽快打通南桥、奉浦地区“断头路”的建议

    问题及分析: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交通机动化的迅速发展,道路交通拥堵已成为南桥城区之痛。究其成因,是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断头路”是阻碍城市交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为诸多的历史原因,南桥、奉浦地区存在许多“断头路”,给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交通现状“雪上加霜”,特别在早、晚高峰时段。打通“断头路”不仅能改善交通拥堵、缓解出行压力,更关系到城市空间整体布局和功能的优化。其次,南桥城区路网密度较低,早、晚高峰时段进出城区道路流量大、交通性干道少,主要交通节点交通拥堵现象比较突出。但对于拥堵,实施评估结论与规划修编脱节,新编规划另起炉照,缺少规划延续性。规划管理体制和全周期规划管理机制缺乏,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现象比较严重。

    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如下:

    问题1、尽快打通肖南路,完善道路“微”循环

    肖南路由北向南到国顺路成了“断头路”,居民出行要经环城西路或者沪杭公路至航南公路绕行,也无法发挥菜场路与肖南南路连通后,老城区向北出行交通改善的应有效果,导致高峰期间原本饱和的环城西路、沪杭公路及对应的交叉口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下降,从而引发交通拥堵,影响市民出行。

    问题2、尽快打通韩谊路,探索打通陈桥路、九华路具体方案

    奉浦街道韩谊路景观步行街南北联通航南公路和奉浦大道,原设计、规划用于周边市民体育锻炼场所,因奉浦地区市民健身活动设施较相对匮乏,每天早、晚时段,市民们都会走进“韩谊路”步行街,健身、休闲、散步,人头攒动,“人员聚集度”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辆不断增加,奉浦地区市民习惯驾车出行,目前南北向道路只有环城东路和沪杭公路,“早、晚高峰”时段非常拥堵,奉浦地区环城东路拥堵状况日趋严重,出行极为不便,周边居民对此意见较大。另外对陈桥路、九华路早日打通,居民期望值也很高,希望进行研究、探索,尽快形成可行性方案,“一揽子”解决属地政府城市治理和社会管理的“老大难”问题。为此,建议如下。

    提案:

    一、打通市民反响强烈的“断头路”,改善交通现状

    科学计算,请权威人员进行信号灯优化控制改造,充分发挥科技手段,配合交警抓好城市管理。尽快落实已经研究、决定的规划方案,充分运用好交通智能技术,为制定城市交通政策提供依据。目前应予以优先考虑肖南路(航南公路-国顺路),此路段打通后,能够优化老城区西片的路网结构,很大程度地缓解环城西路、南桥路及沪杭公路的交通压力,并提升居民往北出城效率。

    建议相关部门应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打通我区所有的“断头路”,改善交通现状,实现道路间的互通互连,从而切实方便市民的出行,缓解相关道路交通压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二、切实缓解奉浦地区市民健身锻练与交通出行拥堵诉求

    奉浦地区各居委会协同相关部门,重点改善百合园、玫瑰苑、聚贤煌都、奉浦苑等小区市民出行,缓解“早、晚高峰”时段拥堵问题,在充分考虑到远东路(航南公路-奉浦大道段)已不具备打通可能的前提下,向周边居民全面发放“体育锻练及交通出行意见征求表”,然后进行意见汇总的考量(方案起码应得到周边居民半数以上的同意的基础上),区自然和资源规划局能否调整韩谊路(航南公路-八字桥路段)道路属性,由步行街调整为城市道路,并依据路幅宽度设置南北向车道,以缓解环城东路(航南公路-八字桥路段)交通压力。如果方案得不到周边居民的同意,可维持现有步行街属性,预留韩谊路(八字桥路-奉浦大道)步行街路段远期道路属性调整的可能性。

    建议奉浦街道向区建交委和自然和资源规划局提出申请,在取得规划等职能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资源整合,调整、优化既定规划设计,在四季生态园等成熟社区周边划出必要、合理区域改建为实名健身锻炼区域;研究探索在沿湖修建环湖健身跑道、步道,让市民漫步期间,徜徉视野,切实有效解决市民的合理诉求,既保留下部分现有市民健身场所,又能够解决该区域“早、晚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问题。针对上述区域“人员聚集度”较高,“早、晚高峰”车流密度大的道路特征,相关部门应加设减速带及隔离护栏等方法,有效实现人、车分流,从硬件上做到“物理隔离”,有效排除安全隐患,充分保障市民体育锻炼及出行的安全。

    三、着力倡导绿色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和错峰、错时锻炼

    公共交通是占用空间资源最小的交通方式,且可以承受长距离出行,因此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可以降低城市的总出行时空消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构建更为完善的公共交通优先政策体系势在必行。大力推进自行车道、人行道等慢行交通设施建设,营造绿色、生态的出行空间,解决好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建议由工、青、妇等社会群体,向市民发起广泛倡议书,倡导绿色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提倡绿色、低碳、文明出行的理念,逐渐形成短途步行、中途骑行、长途驾车的文明风尚,同时倡导错峰、错时锻炼,避免过量人流拥堵和过度人群聚集,减少健身器材和设施等待时间成本,科学、高效健身锻炼。

    为减少交通行为人违章率,应充分利用好路口的电子警察功能,针对机动车路口加塞,非机动车、行人违法屡禁不止,进行有效震慑,着眼交通参与者素质提升,有效缓解我区“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的现状,真正提升市民的满意度、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