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全面推进我区居家养老工作的建议

    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各地区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养老方式。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上海市政府在201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养老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即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涵盖养老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政策支撑、需求评估、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我区居家养老面临的现状

        1、人口老龄化加剧。据上海最新老年人口数据统计,上海户籍老年人已经达到533.4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截至2020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60-64岁组占28.3%,65-69岁组占27.9%,70-79岁组占28.3%,80岁及以上组占15.5%。2020年末较2019年末相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列前三位的依次是奉贤区、虹口区和普陀区,与上年比,分别增加1.7、1.3和1.2个百分点,我区老年人口比重已达34.4%,与占比位列第一的虹口区42.5%已相差不多且接近全市水平;同时,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列前三位的依次是崇明区、奉贤区和金山区,与上年比分别增加0.22、0.12和0.0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区虽不是老年人占比最高的区,但却是近年占比增速较快的区。

    2、居家养老仍占主导。我区在城市化速度进程加快、家庭规模缩小、居住群分散等因素影响下,居家养老——让老年人就近在熟悉的环境中颐养天年仍然占我区主导地位。2019年、2020年,青村镇吴房村、庄行镇浦秀村、西渡街道五宅村结合乡村振兴示范要求和本村老年人养老实际需求,通过流转农民闲置的宅基房屋或利用闲置的集体资产,相继试点建设“青春里”养老社区,实现老年人“住得近、住得起、住得惯”的家门口健康养老、快乐养老;2021年,奉贤继续有序推进庄行镇存古村、金汇镇新强村“青春里”养老社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养老能力不足的困难,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覆盖面还不够广,且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服务质量难以到位。

        二、我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服务需求增强

    家庭日益小型化甚至空巢化非常明显。目前,“独一代”父母正陆续进入老年期,他们已成为我区新增老年人口的主体。这些新增老年人口中八成以上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受子女的影响,新增老年人的知识文化、价值观念较新,所以养老需求类型和层次也更多样,服务要求也在增强。

    2、居家养老需便捷,缺少“一键通”服务

    目前,数字化平台下的应急救援机制,特别是服务于高龄困难独居老年人的“一键通”服务还不完备,在提供“紧急式”应急服务、“家庭式”生活服务、“陪伴式”专业服务等三类基础服务上还比较缺乏,缺少针对老年人(特别是农村高龄独居老人)最为关心的紧急呼叫需求服务,需及时完善应急服务措施。

    3、服务人员虽配备,但专业人员仍较缺乏

    现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绝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项目延伸和服务质量。

    提案:

    三、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建议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就必须立足家庭,依托社区、农村宅基小组等,以各种服务为支撑、信息化为手段,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老年人在家里,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养老院般的服务。

        1、必须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开展各项活动

    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贯穿到老年生活的各个领域,关注老年人生命的全过程。根据不同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的多样化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个性化的服务标准,主要是指生活照料服务、康复保健服务、法律维权服务、文化教育服务、体育健身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只有健全这些服务内容,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做好“一键通”全覆盖

        社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是个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解决好居家养老问题,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长期共同努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个社区、农村开展“一键通”建设服务,整合各方力量,组建“一键通”后台服务队伍。使全社会的老年人得到实惠,从而增加幸福指数。有了“一键通”服务,也方便社区及农村老年人开展各项活动,增强居家养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必须建设一支专业人才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

        短期来看,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志愿者服务来应对现阶段专业人员紧缺的现状,但长期来看,政府应提供更多定期的基础社工培训项目,建立一支由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专业服务队伍,同时,充分动员社区公众和农村相对低龄的老年人参与自愿助老服务,增强老年人的自助能力和其间的互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