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让血透之路更“通透”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居民疾病谱发生了极大变化。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达7%,其中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约有1.5%,且呈快速增长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不完全统计,全区血透病人大约1000人左右,而目前我区可提供血透治疗的医疗机构仅3家,开放床位共125张,服务患者500名,院外登记排队患者约150人,且还有大量患者在外区透析。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几乎每次抗疫都面临血透患者群体的就医困境,尤其是未来随着防疫政策改变以及奉贤新城人口大量导入,透析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将更为突出。

    亟需区委区政府加快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全区近一半的血透设备陈旧老化,超龄情况严重,故障频发,设备总量也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若要首先解决150名患者排队问题,至少还需开放40个机位。且现有专用场地面积有限,仪器、病床单元间距无法达到质控要求。二是专业人才数量存在缺口。血透相关专科对医护人员要求较高,培养周期长,加之相关岗位绩效不能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导致该类医护人员流失较多,3家机构都存在医护紧缺现象。三是信息化水平较低。对标上海市其它同级同类医院,我区卫生数字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血液净化室尚未建成信息化系统,全部数据记录均靠手写,对于血透处方、耗材数据处理相当不便。

    每周规律的血液透析,是肾衰患者维系生命的关键。因此,如何让血透患者不再“透了这次愁下次”,如何让血透之路更加“通透”,不仅仅需要透析医护长期的坚持和守护,更是需要整个行业、社会和政府的共同支持。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力度。将血透相关设施更新和硬件改造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由区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投入,而非纳入每年的医疗设备采购总预算,预计约1200万元(其中:不包括这次疫情防控计划采购的10台床旁血液透析设备)。在节约经费最大化前提下,对区域内超期“服役”的血透设备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批更新调换。同时,扶持现有机构通过扩增诊疗区域或开辟第二血透室、“应急血透室”等方式,优化空间布局,逐步缓解床位不足的矛盾和“应急常态化”下平战分流的问题,使其达到质控和防疫要求。

    二是重视医护人才引育用留。区相关职能部门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出台退休人员返聘、特岗特办等政策,完善岗位绩效津补贴,提高医护人员待遇,不断扩充专业人员队伍。同时,依托医联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区内血透专业卫技人员的培训,加大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家派遣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大区级财政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全区血液净化信息系统,加快智慧医院建设,为分批次预约和数据管理提供便捷。此外,通过大筛查全面摸清我区慢性肾病及尿毒症患者的底数,利用卫生大数据,构建完善基础健康信息网,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定期随访、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和转诊等服务,不断提升血透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