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海市奉贤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相关内容,了解到此次建设范围为奉贤区全域,建设期为2021-2025年,主要涉及工业固废、危废、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六大类固废。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组成部分,工业固废管理一直是企业和管理部门的瓶颈。 园区工业固废管理痛点 1、一般工业固废 (1)一般工业固废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亟待落实,贮存库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在走访园区及创新创业载体时,发现相当部分企业未建立一般工业固废台账制度,有的企业有制度但未落实,工业固废产生-贮存-处置全过程台账管理形同虚设。贮存库管理方面,多家企业无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库,大部分企业有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库,但其中较多存在露天/半露天贮存行为,甚至有企业存在工业固废与生活垃圾混堆、与产品同放一库,此外,企业还存在标志牌、污染防治责任信息牌缺失或不规范。 (2)一般工业固废处置方式选择与末端流向监管仍有提升空间。少部分企业将一般工业固废作危废处置,未来若纳入一般工业固废处置需重新鉴定;有相当部分企业将一般工业固废委托给流动商贩处置,更有企业不掌握一般工业固废末端处置去向,存在潜在环境风险;也有企业存在将一般工业固废作为原料供给下游企业,无法提供接收企业可利用废旧物资进行生产的相关依据。 2、危险废物 (1)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体系仍存有监管盲区。台账管理方面,有的企业未落实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全过程台账管理,有的企业上报的危险废物数据与联单数据不一致;贮存库管理方面,存在企业未设置危险废物贮存库,堆存于产品原料仓库内,大多企业的危险废物贮存库存在标志牌、污染防治责任信息牌缺失或不规范,少部分企业的危险废物贮存库防渗系统不完善,危险废物未分区贮存,现场堆放混堆。 (2)园区尚未实现原生危险废物零排放,处置能力短板待补足。一些比较大的工业园区,如:杭州湾经济开发区,自身有危废处置企业,但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仍然不足,建立以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为代表的协同处置新模式,是实现危险废物零填埋的关键瓶颈。同时,外地接收意愿减弱,政策约束下现行跨省处置危废的方式未来也将受限。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突出无废理念宣传,形成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无废城市”建设全民行动体系。注重宣传全覆盖,实施差异化宣传,把无废理念送进政府机关、学校、社区、园区等地,使无废理念深入人心,从而推动形成“无废城市”建设的全民行动体系。 第二,健全技术体系建设,逐步提升“无废城市”建设的支撑能力。坚持市场导向,研发、应用国内外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先进技术。建议可以先从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经济园区、创新创业载体入手,进行一般工业固废分类、预处理、分类利用和近零填埋管理示范,以创建“无废园区”示范单位为抓手,推动有条件的园区建设“无废城市”智慧监管平台,把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危废、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数据与智慧监管设施接入智慧监管平台,实施全过程智慧监管,逐步推广到全区范围,形成“无废城市”建设的大数据库体系。同时,加快建立危险废物常态化监管机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监督管理,在重点单位的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推行应用视频监控、电子标签等集成智能监控手段,实现对危险废物全过程跟踪管理,实现废物流转信息“可追溯”。 第三,健全市场体系建设,实现“无废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提升。有计划地培育一批固体废物产生量小、循环利用率高的绿色示范企业。新创一批生态工业园区,新增一批绿色工厂,培育一批第三方绿色制造咨询服务机构。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更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项目落地。引入银行资本、创投资本推进重大项目落地,重点推进一批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同时,建设一批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市级以上示范项目、市级以上级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