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着力提升我区肾病血透患者诊疗服务能力的建议

    但目前我区肾病血透机构医护人员紧缺、医疗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基层患者需求。我区可提供血透治疗的医疗机构仅三家(区中心医院、区中医院、奉城医院),每天仅可满足496例“血透”患者进行透析治疗,三家透析中心登记排队患者经常性超过100例,尚有大量病患在外区进行透析治疗。

    一、我区医疗机构“血透”医疗资源现状堪忧

    目前我区三家医疗机构受各自血透室场所面积、专科医护数量、现有血透设备、血透专业水处理系统限制,可供开放的“血透”床位仅为133张(中心医院45张,中医院40张,奉城医院38张)。其中,区中心医院现有常规血透机器33台,血滤机12台,8台CRRT,血透室水处理机承载机位为50~55台;经上海市血透质控岗前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的专科医生9人,专科在岗护士22人;区中医院现有常规血透机32台,血滤机8台,2台CRRT,专用水处理机1套(可供35台血透机);持证专科医生3人,专科护士16人;区奉城医院现有常规血透机33台,血滤机11台,2台CRRT。持证专科医生6名,护士15人。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三家医疗机构“血透”床位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仍有超150名以上患者处于院外排队等候就医状态(中心医院70名以上,中医院、奉城医院各40名以上)。区内三家医疗机构专业医护缺口平均2~3人。血液净化室目前无信息化系统,全部数据记录均靠手写,电子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同级同类医院。区中心医院专用场所因面积有限,仪器、病床单元间距无法达到质控要求(床间距至少1米)。中医院、奉城医院现有“血透”设备设施超龄情况严重,最高已达11年,严重老化,故障率高,且设备数量无法满足临床需要,缺少内瘘血管超声机,更新设备存在资金缺口。“五大新城”医疗资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综合上述情况,为尽快补齐医疗短板,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健康,为此建议如下:

    建议:

    一、调整“十四五”规划,配齐配足相关专科人员

    由于血液透析相关专科医护专业要求高,培训周期长,普通医护短时间内无法胜任血透岗位。目前的相关岗位绩效尚不能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导致该类医护人员流失率上升,使得本市医疗机构均存在相关专科医护人才紧缺。

    建议区卫健委、区编办在充分研判的基础上,回应市民关切,调整“十四五”规划,适度增加相关专科人员,也可适当放开退休人员返聘、特岗特办等举措。在加强对血透治疗医护人员的培训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岗位绩效津补贴等,提高医护人员的相关待遇,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二、全力改善血透室场地条件,更新完善数字系统和硬件设施

    根据国家相关质控要求:规定血透室床间距至少1米,为缓解日益增长的“血透”需求,节约医保费用及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

    建议区卫健委统筹区域内医疗机构资源,充分利用闲置空关病区,根据区域内实际病患数量,进行合理调配,适度扩增区域内血透床位或在现有医疗机构开辟第二血透室、扩大现有场地面积。

    区财政、区卫健委等职能部门应主动对标本市同级同类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完善提升我市卫生系统数字信息化系统配备水平,逐步实现血透处方耗材数据处理信息化。在最大化节约经费前提下,统筹协调各区超期“服役”的医疗器械,分期分批予以更新调换,有效减少设备故障,确保诊疗效率,缓解床位不足的矛盾。

    三、开展对尿毒症病人情况的专题调查,并建立专门档案。

    目前我市医院机构设有肾脏风湿科,而具备开展全部肾脏专业关键技术的科室各区均设置较少,对有条件的区应设置免疫亚专业、肾病专业及风湿专业GCP中心,加强对血透治疗医护人员的实习和培训。

    建议区卫健委责成辖区医疗机构,摸清辖区内慢性肾病以及尿毒症病人的底数,借助现有市级卫生平台,统筹协调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包括协调到市内或其他区级医院进行治疗;建立完善专门医疗档案,跟踪病患生命体症和治疗情况,定期或不定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及时征求反馈患者对属地医院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四、适时推出晚间透析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

    为有效化解“上班族”白天治疗必须请假,老龄患者子女上班无法陪护带来的矛盾和困扰,针对患者的实际困难和不同时段治疗需求,在持续抓好白天高质量收治血透患者的基础上,积极盘活现有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及时推出晚间透析服务,通过对夜间透析病人观察评估,夜间透析在改善透析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等方面和传统透析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此举可打破“一招尿毒症、终身困在家”的魔咒,让上班族轻轻松松实现“身体”“工作”两不误。

    建议区相关医疗机构应根椐辖区病患的现状,针对患者的实际困难和不同时段治疗需求,在持续抓好白天高质量收治血透患者的基础上,积极盘活现有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适时推出晚间透析服务,用心倾听群众诉求,积极回应群众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