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剧,越来越多人不会或不愿意说奉贤方言。但奉贤方言是不可再生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上海语言资源的组成部分,但奉贤方言的现状不容乐观,面临着日渐式微,甚至消失的局面。因此保护奉贤方言刻不容缓。 针对此现状,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召集研究奉贤方言的语言专家,编纂一本奉贤方言的语料库(纸质或者数字库)。抢救性地保存纯正的发音,启动奉贤方言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项目供方言学习者和对方言有兴趣的人查询,预防方言失传。同时加强方言宏观方面的学术研究。 二、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能力和灵活性,在各大网络平台、奉贤各级自媒体平台、奉贤电视台、广播台制作试验性的奉贤方言线上栏目:方言知识竞赛、方言配音竞赛、方言聊天室、奉贤方言流行歌曲等,也可将难易程度进行分级,满足不同水平人群的学习。 三、在文化馆、文化礼堂、博物馆、医院、公交车站、奉贤各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开放方言窗口,广泛宣传传承保护方言的重要性,鼓舞广大群众树立方言自信,推动奉贤本地方言发展。 四、振兴奉贤山歌剧和齐贤皮影戏。上世纪50年代以前,奉贤乡间非常流行唱山歌,并且形成东乡山歌和西乡山歌两大体系,很受老百姓的欢迎。齐贤皮影戏完全承袭了江南皮影的艺术风格,在当地也称皮囡头戏、影戏,一般以两人操纵为主,另有一名副手专门传递人物道具。齐贤皮影戏用齐贤方言演唱,曲调选用本地山歌、苏滩调及海宁派皮影戏调,融合形成独特的“皮影腔”。无论是奉贤山歌还是齐贤皮影戏,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通过这两个极富奉贤特色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传承和打造,加大财政的投入,着力推动保护传承工作,通过这两项项目繁荣发展,如举办皮影戏艺术展览,排练新的剧目,巡回展演,等,推动奉贤方言的传承。 五、中小幼学生课堂中可以加入方言课,聘任有方言背景的老师和乡镇方言达人进课堂,让青少年走进奉贤方言,并逐渐掌握和使用奉贤方言,通过方言教学增强青少年对乡土文化的感受。要积极推动奉贤方言特色课程进高校,通过教学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方言的学习和传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六、开展奉贤方言进社区、进家庭的活动。“开口说”是关键。要想办法,让更多人开口说奉贤方言。创造说话“双轨制”的环境和氛围,在公共及正式场合当然讲普通话,但在私人、家庭等非正式场合,鼓励讲奉贤方言。既维护普通话的法定地位、主导地位,又保护方言的民俗地位、辅助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