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建筑市场建筑业从业人员用工荒、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建筑业因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不足所带来的建筑质量问题、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增多。 建议: 1.完善技能提升工作机制。根据国家人社部印发的《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出台或完善地方规章制度。明确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机构、所需的师资、物资和资金、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和考核发证,建立约束和规范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 2.完善从业人员准入机制。促使建筑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常态化,推动上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包括操作水平、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等方面,强化建筑业入职管理,完善实名制数据库管理,将人员身份信息、技能、工种、履历等信息全部记录在内。 3.完善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加大宣传。可借助于自媒体或大家喜闻乐见的渠道做一些专题,介绍培训的利好政策,促进工人意识转变,逐步形成主动培训学习意识。解决培训费用和时间的问题。可以通过提供补贴、承担食宿等方式,减轻农民工的经济负担。在时间安排上尽量集中,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尽量节约培训成本。按技术等级实行差异工资,以此来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训内容要满足实际需求。要以一线岗位的技能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实用技术为核心,同时,还需兼顾基础文化知识的培训。 4.完善从业人员鉴定流程。要实施灵活的培训管理,培训内容实行模块化,突出实践性要求,每次培训获得一定学分,考核合格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要发挥好进场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培训要注重业务操作流程、安全作业知识、质量控制要求等基本业务的培训,培训后就能上岗。要推行产学结合的培训模式。整合现有的社会和职业院校的培训资源,形成不同工种的专门培训基地,帮助工人就近选择。此外,还应考虑将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在帮助工人短期提升的同时又考虑长远规划,帮助工人尽早应对新经济对传统行业的冲击。考虑到现实情况,考核鉴定可采用行业主管部门鉴定与现场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对已获得证书的工人建立教育培训电子证,对于更换工作单位而岗位不变的可免除岗前的培训并直接上岗,提高单位之间的认可度和通用性。 5.确保技能提升经费保障。人社系统、人力资源市场、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部门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探索培训补贴方式。建筑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方参与协同运作,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完善,多措并举、灵活的培训方式,培训项目制定及考核要求等都需要各方面做好协调、加强监管落实,从而确保建筑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