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释放内需潜力提升奉贤消费能级的建议

    当前上海正在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2022年奉贤区出台《关于推进消费城市建设九大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打造“新青年集聚地、新消费爆发地、新江南呈现地”的南上海消费之城。然而距离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

    1.各商业体运营冷热不均。目前奉贤商业开发主要是沿轨交五号线各站点进行。已建成的各商业体运营质量参差不齐,差距很大。万达广场停工烂尾;南桥新都会开业仅一年即告关闭;五象城和南桥国际广场招商受阻,长期荒废。此外美谷美购、传悦坊以及苏宁生活广场的经营情况也远不及预期。这些商场与周边人气火爆、一铺难求的宝龙城市广场、南桥百联购物中心形成鲜明对比。

    2.商业形态缺乏主题特色。奉贤已有三条市级商业街:美人鱼休闲街、人民南路服饰街、通阳路美食街。它们同质化严重、商场产品类型单一、缺乏首店与高端品牌,和“老外街”、“韩国街”这样标签鲜明、有影响力的品质商业街差距很大。目前奉贤商业体普遍欠缺“社交+娱乐+度假”功能植入。而在“首店经济”潮流购物的背景下,奉贤的首店数量在上海五个新城里也是排名垫底。

    3.购买力向外区溢出。数据显示:2021年奉贤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27亿元,只是邻近浦东新区(3831.79亿元)的七分之一、闵行区(2100亿元)的四分之一。由于奉贤各大商圈与周边闵行、浦东相比缺乏竞争力,因此有相当比例的本地购买力选择去外区消费。据调查:萧塘、西渡的居民消费首选是剑川路龙湖天街;而奉贤新城的高端消费人群偏好去徐家汇或前滩。

    对此,建议:

    1.盘活唤醒存量商业资源,调整区域商业开发布局。对已经出现运营问题的商业体要诊断症状,重新加以改造。建议南桥新都会进行软硬件升级,

    打造成“15分钟便民生活市集”;南桥国际广场改造成潮玩体验中心和网红打卡艺术中心;在“美谷美购”推广美丽健康产业的首店经济。在奉贤商业地产总体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建议适度放缓商业地产投资增速与力度。根据上海2035规划,奉贤每年导入约5万人口,超过人口增长速度的商业开发只会造成浪费,将形成大量商业建筑垃圾。

    2.在奉贤新城打造年轻人喜爱的多样化商业形态。当年轻人逐渐成为当下消费的主流,奉贤的商场和购物中心要从过去的“卖东西”转变为“卖生活方式”“卖情怀”“卖体验”,并在此层面进行商业革新。建议在位于新城核心区域的金鱼广场、龙湖天街,打造包括萌宠经济、公园式商业、沉浸式策展以及国风主题街区;建议结合九棵树、奉贤博物馆等人文、自然景观优势,以言子书院、在水一方、传悦坊等项目为依托,打造融“演、展、阅、游”于一体的南上海文化夜经济;建议在金海湖设置灯光互动装置,在节假日开展沉浸式的主题灯光秀;建议在泡泡公园、青年艺术公园里开发露天音乐会、潮玩市集、露营小酒馆、飞盘比赛等玩法丰富的露营产品。

    3.挖掘“海”“农”特色的美食品牌,吸引更多上海市民来奉消费。“美食消费”是“刚需性”“重复性”最强的一种消费。相比上海中心城区,“海”和“农”是奉贤本土美食的特点。在海湾旅游区,建议尝试“海钓”的试点,开发集渔船体验、海鲜交易、加工、品尝为一体的海鲜一条街;在西渡、柘林、庄行等民宿聚集区域,建议就地取材研发特色农家餐饮,打响羊肉烧酒、本地老八样的农家菜品牌。此外奉贤还拥有“鼎丰腐乳”、“神仙酒”、“冠生园”等中华老字号食品以及光明黄桃、庄行蜜梨、滩浒岛大白虾、海蜇皮、凤尾鱼等特色农产品,建议开设古华名品体验馆,作为奉贤老字号的活动秀场和品牌发布空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滩浒岛海蜇古法腌制技艺,已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延续古法的老味道非常值得商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