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优化奉贤城市界面,共建南上海智造湾区的建议

    “城市界面”即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导向,科学规划和开发城市的边界空间,承担了公众对新城的第一印象。奉贤区具有“滨江滨海”的绝佳地理位置,但整体的城市界面规划薄弱,与培育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现状分析

    1.城市规划缺乏有效衔接,亟待统盘考虑。近年来奉贤区整体发展规划均依附于新城,以上海之鱼和十字水街为中心的新城区域蓬勃发展,而西渡、金汇、庄行等作为新城的边界空间,发展较为缓慢,导致“市区-城市界面-新城中心”的城市形象有较大级差。反观其他新城的城市界面,去嘉定新城经嘉闵高架有大虹桥CBD;去青浦新城经崧泽高架路有国家会展中心;去松江新城经G60有拉斐尔云廊,都有现象级的产业地标和未来产业集群,鲜少有市区和新城、新与旧的割裂感。

    2.产业功能辐射力不强,亟待协同转型。区域之间产业缺乏整体联系,产业潜力尚未完全挖掘。以黄浦江第一湾区两岸为例,北岸闵行段有知名的马桥AI试验区、紫竹科学园区及交大“零号湾”。南岸奉贤段具备联动浦江大湾区,发展未来智能产业集群的天然区位优势。但目前奉贤段多以黄浦江边滩涂地、老工业用地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楼房为主,多处于战略留白区,土地全域整治未上升到区级层面,发展空间不足,无法承接好闵行高新产业的辐射溢出,也无法与东方美谷、数字江海等主导产业聚集区形成良好的产业链衔接。

    3.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亟待整体提升。新城“中心”交通条件优越,但与区域内其它街镇联系的广度、密度和便捷度仍然存在短板,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尚未形成。如西渡、庄行等街镇缺少快速路,影响与主城区的有效衔接及街镇间通勤流通。同时交通沿线公共配套设施主要集中在新城附近。该区域作为新城城市界面,虽有区位优势,但公共服务落差较大,难以吸引人才集聚。

    二、建议

    建议区相关部门在规划新城建设时,结合《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下面简称《方案》)要求,提升西渡、金汇、庄行等滨江区的发展优先级,承接闵行高新区产业溢出,将新城城市界面建设成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未来高地,打造南上海智造科创湾区。

    1.统筹全域土地规划“一盘棋”,做好城市界面“筑基计划”。建议借西渡承接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在区级层面成立“浦江第一湾”全域土地整治专班,给予更多资源和政策倾斜,通过上楼、宅基地腾挪等方式置换建设用地,将滨江区域旧工厂进行土地收储;同时根据上海“一江一河”与新城绿带规划,重塑空间格局,放大浦江沿岸生态优势,为成为新城“后花园”夯实生态基础,为打造未来科创湾区腾挪更多空间。另一方面,加大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将新城公共服务向北部延伸输出,并优先考虑将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如交大、华师大的合作项目引入,筹划组建一批未来技术学院,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创新人才进入解除后顾之忧。

    2.共铸产业协同“一条链”,做好未来布局“领跑计划”。建议积极探索战略留白区的打开机制,提前谋划好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强与“一江之隔”的紫竹高科技园区联动发展,遴选若干特色产业园区前瞻布局。同时,将东方美谷、数字江海与城市界面区域进行联合开发,加快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人形机器人等为主的未来智能产业集群建设,构建“东方美谷·智造未来”产业生态圈,优先引进全球顶尖人才、科研团队和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未来产业试验场,辐射“南上海-浦江第一湾”区域。

    3.构建综合交通“一张网”,做好纵横连通“携手计划”。建议积极向市级部门争取,保证轨道交通线路覆盖和容量,增强与市区及长三角区域其他城市的经济社会联系。同时,提升奉贤重大交通枢纽的服务能力和辐射力,着力构筑重要交通通道上枢纽节点。如争取嘉闵高架南延、15号线延长线增设西渡站点、金汇快速路及地铁规划建设,加强与自贸区新片区以及其他新城的联系联动,加强城市界面区域与上海主城区的交通连接,并优先在该区域打造重要枢纽节点,提前谋划重要节点的设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如结合生态优势,建设一批未来社区、未来医院、未来商业、未来农业等标杆示范场景,形成优秀的奉贤新城城市界面,擦亮新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