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加快奉贤区民宿业发展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奉贤区是上海郊区中第一个提出民宿概念的区域。奉贤区已正式启动《奉贤区民宿发展规划》调研和编制工作,会同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等规划编制单位,共同梳理出18处可开发、可利用的乡村民宿资源点,未来将根据资源现状,围绕“海派江南、奉贤风情、海湾生态”三大文化特色,分级、分类、分阶段、分主题开发。此外,根据上海出台的《关于促进本市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奉贤区已迅速响应出台了《奉贤区乡村旅游民宿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对开办乡村民宿的规范要求和申办程序进行了明确和详细的规定,希望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方参与”的方式,共同推动奉贤乡村民宿业发展。

    随着民宿产业兴旺,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发生着变化,仅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农民开设民宿增收方式至少可以增加5至6种,包括宅基地流转后的一次性长租租金;民宿开业后所需岗位的工资性收入;随着采摘、垂钓等农业休闲配套完善,老百姓的承包地也可流转出去;旅游业发展还会带动奉贤本土农副产品销售;未来集体经济也有望参股民宿产业发展,实现百姓分红。

    因此农民百姓热衷于将民宅改造成民宿,一时间各个档次和形式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虽然数量多,但是质量和服务参差不齐,发展也趋向于扁平化,缺少新意。全国抗击疫情的三年内,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以旅游业所受损失最为严重,上海市民在这段时间热衷于市内游、郊区游,催生了民宿行业的高速发展,节假日和周末,民宿乡村游异常火爆,但相对单一的游玩模式和入住体验,容易给游客造成审美疲劳,不利于奉贤民宿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鉴于全国各地在民宿行业发展上因地制宜地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型举措,其中以生态农业赋能旅游就是一条富有生命力的产业链培育新途径。目的是让百姓安居乐业,尽可能规避风险,投资有收益,收入有增加,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就奉贤区深化民宿行业产业赋能,我提出以下建议

    1、民宿行业良性发展优先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好生态才是最大的发展,民宿应在守护生态中谋求发展。大部分民宿主人是原本种地的农民,将自己的住房和田地打造成可供旅游的民宿,民宿的基础就是乡村田地,保护耕地,保护生态就成了重中之重。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保护自然景观和古村文化为前提,整治河道,保留农田耕地,深挖人文概念。奉贤有着丰富的森林、绿地、湿地和农田等生态空间,拥有1.8平方公里黄浦江涵养林、2.6平方公里的申亚片林、7平方公里的申隆生态林、4.8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央林地、6.6平方公里的化工区隔离林等5大生态本底。还有,10平方公里的海湾森林公园内9000亩复合混交林群落,层林尽染。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奉贤一项最新的挑战,应围绕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等,使林木覆盖率提升至25%以上,进一步丰富森林资源,提升生态品质,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留得住青山绿水,更留得住田园乡愁。科学统筹乡村规划建设,在保留乡村原始风貌的同时打造新时代“新的田园综合体”,打造兼具城市便利与乡村气质的特色之路,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2、充分应用大数据,有效引导产业布局,打造“互联网+”智慧农业。

    借着乡村振兴的产业政策春风,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等数字媒体手段进行旅游产业特别是民宿服务的推广,为其赋能,打造线上沉浸式体验农场、线上游奉贤、线上住民宿等一系列数字产品服务。线下发展智慧农业,打造智慧农场、智慧牧场等赋能高科技产业的打卡点,和传统农业相呼应,激发游客探索欲望和学习乐趣。对于奉贤本地特色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包装,将伏羊节、黄桃节、蜜梨节等特色农产品活动进行串联,通过大数据支持,将开设民宿的种植户和养殖户汇聚起来,开设线上种植养殖展示、线上预约、线上采摘直播、线上下单配送等互联网服务,同时促进线下体验和成交,擦亮奉贤民宿的品牌,提高民宿服务的口碑。要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对于不同的民宿特点和周边土地性质,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地方民宿格局。

    3、引入旅游发展基金,吸引旅游产业集团入驻统一管理,推动多层次旅游资本市场发展。

    旅游发展基金在投资标的、投资策略上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于旅游产业的中大型集团和特色社会团体,培育一批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民宿是既能盘活乡村资产、激活要素,又能吸引市场资源、连结资本的创新结合点,通过引入旅游产业集团可以对民宿进行科学的管理,做到资源合理分配。支持推进重点旅游企业兼并重组,推动旅游企业深化改革,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多层次多元化旅游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科学引导金融资源,协助社会资本积极开展投资活动,支持本地企业投资发展意愿,通过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拓宽投资渠道,为奉贤区内旅游行业企业和个人提供多维融资渠道。尽可能降低因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对奉贤民宿行业的冲击,用金融和资本的手段为民宿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建立民宿服务等级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积极性,建立优胜劣汰机制。

    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GB/T41648-2022)国家标准,将于2023年2月1日起实施。《标准》对等级划分要求更加明确,其中丙级为普通型民宿;乙级为品质型民宿,对乙级民宿设施和设备、经营和管理、社区贡献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甲级为标杆型民宿,在乙级民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设施和设备、经营和管理、特色和其他的要求。奉贤的民宿因其独特的人文概念、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农产品而独树一帜,相关行业部门应在全国标准的基础上,细化民宿服务等级标准,建立适合奉贤民宿的特色制度。比如可以对提供采摘和养殖体验等附加服务的民宿采取星级评定和挂牌制度,对于评定等级越高的民宿给予更大的政策扶持和税收减免,并给予更快捷更便利的融资渠道,使其良性发展,更具有竞争力。对于达不到评定要求的民宿,在一定条件下予以摘星摘牌,剥夺其相关优惠权利,警告其督促整改。如此可以提高民宿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在做好民宿基础服务的同时,绞尽脑汁开发相关赋能的增值服务,促使奉贤民宿行业良性竞争,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