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构建多方参与机制,推动我区托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建议

    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0-3岁婴幼儿照护问题成为当下倍受关注的民生短板和焦点问题。近年来,奉贤区聚焦“老小旧远”,尤其是作为“最柔软群体”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精准发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善育的美好期盼。但在托育服务工作的具体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研究解决:

    一、托育服务供需失衡。根据《奉贤区关于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奉贤区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目前,奉贤区每千人口托位数约为2.85个,尚未达到指标要求。公(民)办托幼一体园占比57.8%,与85%的指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妇联界别针对奉贤区育有0-3岁孩子的职工开展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02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结果显示:76.62%的受访者表示平时需要依靠长辈帮忙带养孩子以减轻育儿压力;88.49%的受访者有意愿将孩子送往托育点,其中,在公办、民办幼儿园托班和民办托育园三类托育机构中,95.12%的受访者更青睐公办幼儿园托班。

    二、托育服务质量难保证。婴幼儿时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阶段,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家长对于托育机构保障婴幼儿安全与健康的能力有较高要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于托育园的选择,最关注的4个方面依次为安全性、环境卫生、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托育机构硬件设施缺乏、人才队伍专业性不足、优质服务内容缺失等问题都可能导致育儿家庭难以安心入托。

    三、0-1岁托育服务缺乏关注。托育服务的对象应涵盖3岁以下的婴幼儿,而目前托幼一体园主要招收2-3岁幼儿,社区“宝宝屋”主要为1-3岁幼儿提供临时制、计时制照护服务。在0-1岁年龄阶段,婴儿的身心发展需要更高标准的卫生条件、设施条件、人员条件,因此托育机构承接意愿不高,1岁以下婴儿托育服务空白仍待填补。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加快建设托育机构。将托育服务纳入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予以系统推进,根据实际情况,在人员配备、托育活动安排、科学育儿活动研究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公(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科学规划建设社区“宝宝屋”,整合利用“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等阵地资源,并开展各街镇婴幼儿数量摸底调查,优化托育资源布局和配置。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单位独立办、园区共享办、购买服务等方式提供托育服务,为职工解决工作期间孩子的照护问题。

    二、规范管理托育服务。完善有关标准规范,明确各类托育服务机构的目标定位,从托育服务机构资质、人员素质、卫生健康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抓好托育人才管理、培训和评价机制完善,建立托育机构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审查机制,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依托国妇婴奉贤院区、新华医院奉贤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定期为在托婴幼儿开展儿童保健、膳食营养等个性化照护指导。

    三、关注0-1岁婴儿家庭需求。针对小月龄婴儿,应侧重于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提升家庭照护能力,通过社区活动、专家教学、家庭医生上门检测指导等形式,解决家庭对于早期教育方面的困惑,尽早发现并及时干预生长发育偏离情况,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另外,需大力推进0-1岁婴儿托育服务建设,根据小月龄婴儿的特殊性建立照护体系,缓解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