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加强“抛荒地”管理的建议

    自从“五违四必”、河道整治等一系列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来,我们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良好的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但笔者也注意到,在拆违、河道整治等后,出现了一些“抛荒地”,还有一些是国家已征收但未使用的土地,暂时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时间一久就逐渐被一些勤劳的市民围垦起来作为菜地等种植使用。他们对这些荒私自地进行分隔,设置周界保护装置,还搭建窝棚做放置工具、田间劳作休息、炊饮等场所,实际变成了新的违章建筑,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有些窝棚就在街镇的主干道上,宛如城市“牛皮癣”影响市容。有些土地本身就是由于重金属或者化学元素含量超标而暂时废弃的,被市民用来种植蔬菜等食用的作物,食用之后会对人体带来潜在的伤害,还有些“抛荒地”附近没有合适的水源,耕作市民就擅自打开市政污水窨井盖,用里面未经处理的污废水灌溉,这个更是危害极大。同时由于暂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有些地方还出现毁绿种菜,在土地红线范围里开垦种植等违法现象,甚至也有违反民政部门“移风易俗”法规的事情发生。

    建议:

    1)有关部门为了市民健康及和美社会的健康发展,尽快规范对相关“抛荒地”的管理,对违章的田间窝棚等进行长效管理,同时引导相关市民对被污染的抛荒地有科学的认识,不要贪图一时小利而影响健康,切实保护使用好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2)数字赋能,人工监管逐步转向运营数据实时智能管理。投放视频设备,采集监管设备。通过管理平台实时视频调阅,危险警告弹出功能,掌握“抛荒地”动态信息,确保监管的实时化、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