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促进奉贤区消费提质扩容,夯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列入全国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助于提升上海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上升,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至2022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24.7%上升至54.1%,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均有大幅下降。2022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4.1%,而奉贤区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5%,远落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奉贤区的人口总量达到105万人,城镇人口占比超过70%,农村人口占比逐渐减少。这一变化反映了奉贤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同时意味着,第三产业的增速和占比是奉贤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服务业将是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着力点。
        奉贤区经济增速稳定,但消费拉动经济的热点不持续。根据奉贤区政府公布的经济数据,2022年奉贤区GDP总额1371.11亿元,在上海十六个区中排名第十一,人均GDP为11.9528万元,排名第十,GDP增长11.75%,排名第五。2023年上半年,奉贤区GDP总额1353.6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排名郊区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1.7亿元,同比增长15.7%,服务业营收微增。值得注意的是,线上零售额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23年一季度奉贤区网络零售额19.1亿元,同比下降15.3%,全年的经济数据还未公布,预计下半年承压上年高基数,增速将持续回落。由此可见,近两年奉贤区的经济发展趋势良好,在上海郊区属于中上游水平,但是对比中心城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具有特色的消费热点不稳定,消费持续性不高。奉贤区作为上海市创新经济和优质产业集群发展先行者,在消费领域的提质扩容上应投入更多精力和措施。
        为促进消费,拉动奉贤经济提速发展,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2022年奉贤区出台《关于推进消费城市建设九大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重点推进盘活商业存量资产、打造便民生活圈、发展数字商业赋能、推动优质品牌培育等多项措施。2023年发布《奉贤区关于促进商业发展支持消费城市建设的实施细则》,对于商业体评级、特色品牌引进、特色消费活动举办和《行动方案》中的各项措施具体落实给予区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以上文件的发布实施对于奉贤引进国内外品牌,刺激本地消费习惯,激发消费热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鼓励消费不仅在于增强消费者信心和刺激消费的欲望,还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放眼世界,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越来越大。三十年以前,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左右,现在已经达到了30%,货物贸易比重在收缩,服务贸易在扩张。服务贸易已经渗透到了消费领域各个角落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消费活动中最富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新的制高点。我国的服务贸易存在结构比例与世界不同步的问题,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中国的服务贸易去年占贸易总额比重仅仅是12%,远没达到全球30%左右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建议:

    1、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区域消费新的增长点。

    奉贤区的第三产业占比应努力靠近上海市平均水平,在国家政策和相关协定允许范围内,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出口,提高服务贸易总量和占比。依靠奉贤区位于上海两大机场中间位置,以及背靠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的区位优势,利用奉贤区正在蓬勃发展的“东方美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汽车配件和新能源产业集群、科创数字经济示范区以及宜居宜游城市的优质基础,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服务,文娱服务、文旅康养服务、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为代表的服务贸易产业,引进和培育国际品牌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国际化服务供应网络,打造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基地和小剧场创意基地,扶持培育蕴含文化输出的直播带货、知识付费等网红经济,提高税收质量。

    应重视服务业开放和提高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随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逐步实行,国际市场准入大幅度放宽,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引入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奉贤区应鼓励区域内的中国贸易公司积极主动开展服务贸易进口,努力扭转目前服务贸易进口大部分是外国服务贸易公司对中国强势输出的局面。

    2、聚焦国际优质服务业资源,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质扩容双管齐下,重点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占比。

    消费依托生产力,新生产力需要有新服务,新服务的重点在于镶嵌在新产业、新业态中,对产业链具有重大控制性影响的生产性服务业。在高端制造业中,服务业往往占较大比重的附加值,在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比高达70%以上,在GDP中占比在40%以上。而我国的服务业中有2/3是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不到1/3,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位置不重要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此。

    奉贤区一方面应以上海市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为契机,同时以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为导向,发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内核的新型经济形态和服务模式。保持生活性服务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大力培育医美、健康、养老、托育、家政、体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引进国际知名专业服务机构,推进商圈和楼宇经济提质发展,加快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服务标准体系,吸引具有国际品牌运作能力的国内外运营商,在奉贤投资运营优质项目,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在奉贤的影响力,大力发展首店经济。

    另一方面应利用奉贤区科创产业集群的优势,积极打造科创技术贸易服务试验区,尤其是要关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等中国乃至全球未来带动消费和经济发展的领域,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吸引更多更大的国际品牌和企业在奉贤落户发展高端制造和数字经济。

    3、以设施升级和联动发展,增强辐射影响,创造有保障的消费环境。

    发展服务业以促进消费的前提,一个是解决城市化的供需矛盾,另一个是要有良好的消费环境。要打造良性发展的消费环境,首先要全面提升区域内服务设施现代化水平,比如以南桥镇、奉城镇为中心发展国际商业消费示范核心区,以海湾镇、庄行镇为中心营造著名旅游目的地和文旅康养核心区,以金汇镇、青村镇、拓林镇为中心打造创新产业集群引领核心区,然后通过这些优先提升服务水平的地区联动周边区镇促进消费流动,深化区域合作,全面带动服务业高速发展。

    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试点示范、加强评估考核、加强宣传引导等手段,在投资、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更高标准要求,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全区应重点围绕深化实施城市提升行动,完善国际消费配套设施,健全消费服务标准和规范,优化消费服务体验,具体包括构建便捷综合交通网络、塑造宜居宜业城市形态、打造舒适便利社区商圈、提升消费监管服务水平等。强化消费促进机制,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综合试点等政策红利,研究构建国际消费促进制度体系,积极探索服务贸易规则、国际贸易合作试点等,并从财税金融、土地政策、高端人才和全球营销等方面为奉贤区创造有保障的消费环境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