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素质农民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和保障。近年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用设施设备和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正不断被引入奉贤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但我区在培育高素质农民等乡村人才建设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奉贤高素质农民总量不到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1%,很难满足奉贤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其根本原因是奉贤高素质农民发展的制度体系不够健全,难以有效有力保障农民教育培训资金足额专款专用,导致高素质农民发展缓慢。 二是培训的方式内容较为单一。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的,主要是政府涉农部门,受客观条件限制,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课堂培训、教材学习等方式,技能培训活动具有分散性和机动性,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够一致,培训时间也相对较短,存在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培训的现象。农民受农业生产影响,也难以较长时间集中学习。 三是培育机制缺乏长期保障。相关培训部门及机构缺乏有效衔接,容易出现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互不联通的现象。同时,农业系列人才库建设进度缓慢,高素质农民的相关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推进力度不足,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梯度不够完善等。这就要求对高素质农民职业的发展进行长期的规划设计。
为此,建议: 一要强化立法保障,健全发展制度体系。重点加强高素质农民发展立法制度建设,将农民教育培训立法列入区重点农业立法计划,将认定管理、教育培训、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绩效评价、社会保障和督查落实等相关方面以立法方式进行全面规范并实施,通过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于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快速扩增奉贤高素质农民总量。 二要创新培训方式,调动农民积极性。政府主管部门及职业院校等要加大对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宣传引导,鼓励广大农民建立职业认同感;高素质农民要掌握好新技术新技能,主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农村大胆创新创业;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升培训效果;通过树立典型等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不断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 三要优化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加快构建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提升教育“三位一体”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结合奉贤农业产业发展,满足农民个性化培训需求,采取“订单式”确定教育培训内容,按照产业小类分级实施教育培训,对有培训需求的农民不限制参加次数;尊重农民的时间安排,按照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农闲理论学习,农忙现场指导,加强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除培训农业技术技能外,还要增加奉贤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的相关知识,以适应新城建设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