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尽快恢复金汇港(南闸)航道功能,提振本区水运经济产业的建议

    奉贤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是著名的江南水乡,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和赋能,为水上运输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会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特别是在陆上交通流量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呈现“常态化拥堵”的情况下,发展水上交通不失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品位的合理选择。由于目前现有航道营运功能尚未充分体现,我区航道布局有待提升,部分功能有待提高。发展水路运输的优势:利用河道的自然资源,可以实现大批量运输,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也为企业发展节约大量经济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其中2021年12月至今仅从金汇港北闸进出港2万多艘次,货物吞吐量1000多万吨。原来从浙江过来的运沙船只沿杭州湾航道直接可通过金汇港南闸北上进入黄浦江航道,直通本市其他区域。2011年金汇港南闸翻建后,因未设计通航功能,航运船只被迫绕道长江,而后至黄浦江(浦东新区大治河)等航道(通航能力均比金汇港差许多)最远绕道里程增加近4倍之多,大大降低了水运经济效益,相关涉及航道(河道)航运优势受到很大削弱。

    日前,笔者对区内几家混凝土搅拌站进行走访调查,这些企业每年黄砂、石子(河道码头的吞吐量)需求量约500万吨,因为受航道的限制影响,每年仅运费就需多支出上百万元,这些费用又无形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运费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运输成本,目前在燃料、人工(规费)相同的情况下,水路运输载货量比公路、航空、铁路要大的多,单位运费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水运相对比较慢,在速度上不具备竞争优势。相比之下,陆上运输成本明显要高,单次运输质量较低、人工耗时耗能较多。如混凝土搅拌企业主要的原材料是水泥、黄砂、石子,相同运距水运每吨20~25元运费,而用陆路车运每吨30~35元运费,费用明显比水运高出很多,且受陆上道路交通量的影响,实现大批量运输较为困难,对环境造成污染也较大,不利于环境保护。

    为此,建议如下:

    一、发展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兼顾观光功能航道

    在认真规划建设“水运、水利、涉水工程”等方面工作的同时,兼顾到我区旅游功能的开发建设(水上观光+岸上休闲),把水运资源转变为水经济发展动力,注重差异化开发,在旧城厢挖掘传统水景观,创设“运河文化”品牌,加强运河活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在新农村感受人水和谐独特魅力的水文化,形成“建设一项工程,打造一道风景”的效果,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放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我区打造为人民幸福的生态带、文化带、产业带,提升沿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结合我区打造“十字水街”“百里运河”“一川烟雨”等河道景观亮点工程,提升城市新面貌,创新优化乐居环境。

    建议区水务主管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应结合主题教育活动,主动跨前一步,倾听企业心声,尽快对金汇港(南闸)东侧预留河道进行规划、施工(原先设计方案就有),加快恢复金汇港通江达海的功能,借助现有航道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水运发展产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放大集聚效应,打造区域物流区块链的协同发展,促进我区水运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深入挖掘现有航道资源潜力,谋划水运经济长远发展

    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整体联动、高效运转的强大合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合力助推水运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探索水岸联动的水运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通水路航运的“最后一公里”,如增设陆路转运接驳线路,合理设置水闸通航闸口启闭周期,定期疏浚重要航道河底淤泥,清理碍航物(暗桩、网簖和违规阻水障碍物等),提高水运服务效率、品质和发展能级,着力提升水运发展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有序拓展新增内河航道里程、提升内河航道等级(能级),探索建立景观港口、接驳码头,形成布局合理、主干通畅、支流充沛的水域交通网,达到通航高效、景观提升的产业规划。

    建议区政府专门建立水运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认真倾听企业、市民呼声,在进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筹全市河道资源,建设规划好水上生活服务区(用于船舶加油补济,船民生活保障等),着力长远谋划、布局、提升现有航道、港口、码头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促进本市水运经济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三、研究开发水上交通路径,建设现代绿色水运体系

    据研究资料表明,公交车的城市运行速度在16公里/小时左右,地铁运行速度在40公里/小时左右,私家车在城市的运行速度在20~60公里/小时左右,而“水上巴士”的运行速度却在40~60公里/小时,并且“水上巴士”没有“堵车”的困扰,打造立体交通网络,可有效缓解城市(市区)陆上交通压力,且对于发展城区观光旅游(可借鉴“杭州京杭大运河水上旅游线路”开发的成功经验),扩大市民活动空间,提升市民交通出行幸福指数,都有重要意义。

    探索超越行政羁绊,跨越行业界限的路径。以江南水乡、大运河、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景观,加速区域水上旅游一体化进程,利用集群优势构建旅游合作框架,加强合作机制的协调和融合,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

    建议:区级层面对开发水上交通路径作专题研究,为节能减排开辟新的方向和路径。对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进行详细研究、解读,结合“十四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作出相关部署,提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探索推动我区内河水运经济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科学设计水上公交线路,拿出发展水上公交的可行性方案,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的现代水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