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上海农业科创谷推进会在我区召开,《上海农业科创谷总体规划(2024-2035)》正式发布。作为上海农业科创谷承载片区所在地,我区应积极提升农业资源调配、人才储备、设施设备等各项水平,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区农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地资源规模化整合遭遇政策性瓶颈。传统农业生产种植由于整体农产品附加值低,仍普遍依赖种植补贴来保持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针对占据我区耕地面积近七成的水稻种植,《奉贤区农业绿色生产种植业务线2022-2025年补贴政策》中的补贴条件被设置为仅对100-200亩规模水稻种植实施全额补贴,超200亩部分补贴减半。虽然整体上,政策制定基本符合目前我区种植主体规模小、资源分配零散的现状,但同时也遏制了种植主体规模扩张的意愿。 二是农业人口结构失衡,劳动力来源问题日趋尖锐。奉贤作为上海这一超大型城市的农村区域,受城市虹吸效应明显,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对区内4家专业合作社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共有种植作业人员67名,50岁以上人员38名,占比56.7%;作业人员平均年龄最低42岁,最高66岁。农村地区劳动力年龄结构整体失衡,目前中老年农民仍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也进一步制约了农业技术的迭代更新。 三是农业产业体系缺乏协同,价值提升遭遇瓶颈。目前奉贤农业产业发展仍集中于生产端,与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导致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资源和利益分配不畅。 为此,建议: 一要强化政策引领,激发产业活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补贴范围,激励农业经营者规模化运营。可借鉴浙江龙游红专种粮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四位一体联动模式,大幅削减生产和配套服务成本,构建起一条从生产、加工至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或者仿效杭州市农发集团,通过国有资本的有效聚合,构筑涵盖种业研发、规模化栽植、科技创新、交易平台、仓储基地、零售终端以及在线渠道在内的全周期管理和服务,形成全方位的农业产业链闭环。孕育和扶植一批具有龙头效应的农业企业,以此为支点撬动农业资源的优化整合与集约化运用。 二要创新驱动,培育新兴业态与职业路径。充分利用农业科创谷“N个产业承载片区”的空间布局,汲取崇明中兴镇打造“高科技农业发展轴”的灵感,引入尖端技术资源,着力孵化与培植领军型企业,逐步铸就农业科技要素汇集和新兴产业群聚的新一代农业高地。同时,持续提速现代农业体系的迭代升级,塑造特色农业品牌,切实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带动农业从业者薪酬跃升,形成可复制的职业农民就业模式,激发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尤其引导更多人才反哺乡村,共绘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三要深化产业链整合与创新,聚焦我区农业加工与销售环节的薄弱点。在构建农业科创企业总部集聚地这一进程中,精准施策,通过诸如引进和培育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广度,开发多样化、品牌化的农业产品。构建农产品销售网络,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奉贤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等方式方法。集中力量攻克农产品深加工与市场拓展的瓶颈,实现“粮头食尾”与“农头工尾”的全链条贯通,即从原粮到食品、从农业到工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