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杭州亚运会和成都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村超”、“村BA”火爆出圈,充分展示了体育赛事的IP价值正在成为城市品牌打造和形象传播的助推器。在上海阔步迈向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征程中,奉贤也正全力打造南上海运动健康新城 问题及分析: 一是硬件设施不足,缺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相比闵行区拥有全亚洲规模最大网球场旗忠网球中心;浦东新区拥有国内首个符合FIFA标准的足球场;奉贤区目前缺乏行业顶级的体育场馆。区体育中心作为现有唯一区属场馆,建设于1997年,不具备承接高等级赛事的能力。位于海湾旅游区的上海国际越野赛车场属于临时性场地,赛事结束后会进行清场。如果有重大赛事举办,所需的交通、住宿、娱乐、安保等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桥中心城区,其他乡镇相对匮乏。此外停车场、休息区、卫生间等配套设施不健全,会影响参赛选手和观众的感受度。 二是赛事供给不足,没有形成持续运营的赛事体系。 我区体育赛事结构和布局不够完善,没有有效形成头部赛事、本土品牌赛事、群体活动三条赛事链风格鲜明、科学完整,与建设南上海运动健康新城相匹配的体育赛事体系。另外,对比贵州“村超”、“村BA”网络总点击量已超千亿次,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体育IP,奉贤的品牌赛事项目缺乏综合性、立体化、多维度,缺乏牵引力和推动力。主要集中在赛艇、汽摩、围棋、马术等小众项目,参与人数和受众规模仅有几百到几千人次,社会影响力十分有限。此外赛事产业链的开发缺乏广度和深度,引流引资效应无法实现,赛事溢出效应没得到充分释放。 三是品牌意识不够强烈,赛事营销宣传缺乏策略。目前奉贤各项体育赛事没有引入沪上甚至国内知名头部体育赛事运营商,基本靠新城公司、海国文旅等区属国企出资承办,赛事营销和宣传方式比较传统单一,创新性,体验性不够,群众关注度和认可度不高,不利于初期赛事品牌的建立。同时在赛事活动举办期间没有有效推动体育、文化、旅游等要素形成聚合。因此,没有实现体育赛事“流量”和文旅消费“留量”的双向赋能。 建议: 一要打造知名体育场馆,创新场地设施供给。要以准备建设的南上海体育中心为契机,充分利用奉贤新城大片湖滨、森林、绿地的地缘优势,将其链接奉贤新城和世界的国际顶级赛事中心,并形成南上海著名的文旅景点。支持在南桥老城区将闲置商场、废旧厂房改造为各种体育设施,对于满足公益开放要求的场地场馆,强化场馆赛事经营功能,结合赛事、演出、球队等形成场馆特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