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关于加快完善康复医疗体系,助力实现高品质健康生活的建议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患者、伤残及手术患者人数逐年增多,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据统计,我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超21万人、占户籍人口近37%,各类慢性病患者超13万人、每年手术患者达10万人次、持证残疾人2万余人。康复医疗需求与服务供给矛盾较为突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赴外区接受康复治疗,也有部分患者因没有及时接受康复治疗影响生活质量。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康复服务网络还不完善。近年来,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共计建成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8家,初步完成50%的建设目标。但是,全区康复床位(含社卫中心)仅197张,区域康复分级诊疗体系尚未建立,目前暂无一家区级专业化康复医疗中心,区级医院的康复诊疗能力还不强,对社区指导、支撑力度不够,未形成层级分明、分工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同时,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物理空间限制等原因,社区康复中心全覆盖目标较难实现。

    二是康复医疗专业人才短缺。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核心是康复医师和技师。目前我区共有康复医师23名(其中社区15名)、康复技师100名(其中社区66名),离《上海市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实施方案》每10万人口要有8名康复医师、12名康复技师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三是全社会康复意识有待提升。我区康复医疗机构年门诊量约1.2万人次,康复治疗总人次约7.3万人次,其中门诊康复占比88%,住院康复占比11%,居家康复占比仅为1%。我区骨折、脑卒中患者中有1万多人接受了康复治疗,但仍有近1万人由于康复意识不强、康复资源不足、康复费用负担较重等原因,未得到及时规范的康复治疗。

    为此,建议:

    一要加快康复服务网络覆盖。立足辖区医疗资源现状,找准区级医院错位发展功能定位,将其中一家打造成为奉贤区康复医疗中心,持续推动社区康复中心全覆盖建设。因地制宜,推动村居人口密集区域建设康复站点。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将居家康复纳入家庭病床管理内容,开展多形式的康复医疗服务。探索建立区域康联体,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康复医学网络覆盖。

    二要加大康复人才队伍引育力度。要将高水平康复医师作为奉贤区紧缺人才,配套相关政策,加大引进和支持力度。探索与高校合作,建设集教学、科研、医疗一体的康复学科基地。选送医师到市级医院脱产培训,力争用5年时间,为我区培育30名以上高水平康复医师。每年举办康复技师能力提升培训班,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康复技师队伍,不断拓展提升康复医疗服务的项目和质量。

    三要加强康复理念宣传推广。要聚焦重点人群如手术后需要康复患者、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老年群体,加强引导,使其提高康复对疾病转归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健全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机制,对接受康复治疗的困难群体,给予除医保支付外的个人自负部分适度减免的政策支持。多渠道传播康复理念,普及康复知识,展示康复成效,增强社会对康复医疗的理解与支持,逐步构建理解、尊重、支持康复的和谐社会环境,助力实现高品质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