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醉美夕阳红

    金国强

    最美不过夕阳红,这是广大老年朋友的企盼,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最好象征。

    朋友,你也许不敢相信,在短短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贤城最繁华的街区,占地面积22亩、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达3 亿多元的一所集教学、文娱、休闲、老年文艺团体活动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奉贤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暨奉贤区老年大学拔地而起,成为全上海老年活动场所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标志性建筑。

    2018新年伊始的一个下午,翘首以待的瑞雪正如天女撒花般漂落的时刻,我第一次造访了新落成的老年大学。当我步入宽敞、时尚、舒适的老年活动场所的一刹那,作为一名奉贤老年事业发展建设的参与者和亲历者,不禁令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真可谓是触景生情,顿时勾起了我对往事的追溯和回忆。

    八十年代的窘境。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当时在乡镇工作,每到逢年过节,镇领导班子总会访贫问苦,走访慰问贫困户,印象最深的是农村老人最困难,因为绝大多数的农村老人没有养老金,少数乡办企业、村办企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农村老人(60岁以上)每月能领到10—20元的养老金的,巳让人羡慕不已了。毋庸讳言,农村养老问题一直是困扰地方党委政府的一大难题。绝大数的农村老人连养老都难以保障,更遑论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了。

    九十年代的发展。在我的记忆里,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上海郊区的经济才有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的是老年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本人亲身经历了难以忘怀的创建奉贤区老年福利院过程。记得是在1995年的新春,我刚从山西省左权县挂职回沪,组织上安排我任奉贤县民政局局长兼党组书记。上班伊始,分管县长管其昌就把我召去,交待的一项任务就是筹建老年福利院,并明确告知这是县人代会连续两年通过的大会议案,今年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必须落实和启动。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筹建老年福利院,因县财政困难不可能拨款,需要由民政局自筹解决。接到县长的指令后,我真是寢食不安,古人云: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县财政不拨款,更不能动用民政帮困救济、双拥优抚等专项资金,那筹建福利院的资金究竟从哪里筹集呢?

    真可谓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我万分焦虑之时,恰巧上海市民政局召开会议,提出为了加快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国家民政部同意在部分省市试行社会福利彩票销售,如销售成功的话,除上缴部分社会福利金外, 允许基层民政局提成20%的社会福利金,可以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我当即表示可以在奉贤试点,奉贤民政局愿意先行先试。就这样,自1995年下半年开始,县民政局利用国庆、元旦、春节、五一等传统节日,组织社会福利彩票大奖组销售,第一年就筹集社会福利金200万元 ,第二年筹集社会福利金达500万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资金筹措有了保障,这样筹建福利院于1995年下半年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左右的选址、设计、施工建设,于1997年10月18日,一所占地面积28亩、建筑面积 5200多平方米,设计院床位202张、总投资约1800万元 、集养老、康复、护理为一体、上海郊区第一所老年福利院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记得福利院开张不久,由上海市民政局安排、国家民政部原部长崔乃夫、全国人大法工委主任黄玉章将军等领导前来视察指导,高度评价了奉贤的养老事业。至2008年福利院又作了扩建,投入资金逾千万元,新增床位120张,福利院功能更齐全。作为奉贤第一所老年福利院筹建的组织者,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奉贤区老年福利院的建成,是全区人民敬老爱老、奉献爱心的结晶和典范。

    2000年的丰富和提升。奉贤撤县设区后,为了加快社会利事业的发展,区委区政府下决心要创建一所区级老年活动中心,并责成民政局拟定实施方案。记得是在2002年的下半年,撤县设区后第一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老南桥镇与江海镇合并,建立了新的南桥镇。我当时正组织力量为创建老年活动中心选址,一天下午,区政府办公室同志通知我,马上到沈慧琪区长办公室,说有要事商量。我急匆匆赶到沈区长办公室,只见南桥镇汪鸣镇长已先我而到。我刚坐定,沈区长就开门见山地宣布:老南桥镇与江海镇合并后,考虑到要创办一所象样的区老年活动中心,经区长办公会议研究,老南桥镇机关的原办公场所改建为老年活动中心,由民政局负责实施并管理,现征求一下你们俩位的意见。汪鸣镇长简单地解释道:两镇合并后,原打算将老南桥镇机关办公场所调拨给镇事业单位使用,现区里既然已作出决定,南桥镇当然会理解并服从的。我当即表示:请领导放心,民政局将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改建任务,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创建一所让老同志满意的老年活动中心。事后,为了及时听取和吸纳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民政局还聘请了苏新泉、周兆熊等老同志为顾问,经过约半年时间的设计、施工、改造,并请原上海市委副书记杨堤题词,2003年 5 月28日,一所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集教学、文娱、棋牌、评弹说唱、老年文艺团体活动为一体的奉贤区老年活动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深受社会各界特别是老同志的好评。2005年经区政府决定,奉贤区老年大学也正式并入区老年活动中心,并挂牌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成为上海市示范性老年大学。

    40年光阴似箭,40年沧桑巨变。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奉贤的老年事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朋友你看,当我们刚刚跨入2018年的门槛,新的奉贤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暨奉贤区老年大学(8个学系、136个班级、5000多人次的学员)即将正式对外开放之时,从民政部门获悉,一所占地面积50多亩、建筑面积达3、39万平方米、设计床位768张、总投资约2.39亿元的奉贤区第二福利院已在南桥新城落成,今年将按计划择时对外开放。更可喜的是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全区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30多家,床位数突破6200多张,名列郊区之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居家养老服务加快推进,目前已覆盖服务对象达6800多人,招录社会护工1400多人。正因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取得重大突破,至2017年,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巳有12.6万农村老人享受每月1000~1600元以上的退养老金,年发放退养金20多亿元。全区巳有15.13万农村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接近100%。长期困扰基层党委政府的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迎刃而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奉贤作为传承和浸润着儒家传统文化的古贤大地,在共享改革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贤美、奉贤强的征程中,奉贤的老年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朋友,你完全可以相信,贤城的广大老年朋友在醉美的夕阳下,尽兴地享受人生的第二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