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慈父送我兄妹去参军

    我父亲林成雄是党外人士,曾任奉贤县第二、三、四、五届人民委员会副县长,奉贤县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他于199812月离开我们,至今已经14年了,但父亲留给我们精神财富还在,他送我们参军的记忆还是那么的深刻和难忘。

    194911月,奉贤刚解放不久,那时我和妹妹跟着父亲来到来到了奉贤三官堂县中读书。一天,我班的班主任庄心涛老师在班上动员我们同学去参军。他说,我们上海已经解放,但还有别的地方没有解放,国民党、蒋介石还在台湾,需要我们青年人去担负解放全中国的责任。此时,我的内心非常激动,我从小就敬仰解放军,南桥解放时看到解放军严守纪律、爱护百姓,就觉得解放军是受人民拥护的自己的军队。散课后,我急忙跑到班级外面的走廊里向庄老师报了名,当时庄老师问我,你报名有没有向你爸爸讲呀?我摇摇头,表示还没有讲。

    晚上,父亲约我到他在学校的宿舍,刚说了几句有关学习方面的话,正巧妹妹为拿自己放在父亲处的衣服也到了父亲的宿舍,父亲叫我们兄妹俩坐下一起谈。当妹妹听说我要去参军,她说,我也要去。此刻,父亲看着我们兄妹俩,许久不说话。我理解,父母亲膝下只有我们俩,他是舍不得我们离开他呀。父亲在停了一会儿后说:“你们去参军,我支持,但是否都去?你俩去一个吧!”我说:“我先报名我去。”妹妹抢着说:“不管先报后报,反正我也要去。”父亲在思索了一段时间后说:“好!好!你俩都去,到时我送你们。”他还说:“你俩是双胞胎,一起随我来奉贤,又在一起读书,现在又要一起去参军,这样也有个照应。”他还嘱咐我们:“海阔天空,你们年青人有自己远大的理想,我不会拦着你们。你们去吧,去为国出力,去好好工作!”当时,我俩都还只有14岁多一点,许多事理都还不懂,但我俩都知道父亲讲的啥意思,把父亲说的话牢牢的记在心里,带到了军营。

    我们俩被批准参军后,“县中老师送孪生子女参军”一时在南桥和三官堂地区被传为美谈。父亲也为当时的决定感到荣耀,脸上时时洋溢着喜悦的表情。我父亲在抗战时期曾参加过新四军苏北四分区通海行署文教科工作,后因胃病请假休息在家,当时因战局发生变化,党组织和行政机关转入地下,他难以找到原机关,而脱离了新四军的队伍,到后来他一直为此而感到遗憾不已。显然,他在我们俩刚报名时曾有过犹豫,是因我的父亲太爱我们了。我们的母亲曾先后生过六个孩子,均应战乱,生活得不到保障,有四个孩子先后夭折。尤其是1948年,我们全家流离失所,生活饥迫,我后面8岁的弟弟和5岁的妹妹在一年内先后死去。六个孩子现在只剩下我们孪生兄妹俩,父亲自然一时舍不得我们离开。

    我和妹妹到部队后不久,部队就开始了攻金(门)攻台(湾)的备战工作,我们部队拉到了福建闽南青阳前线,投入了紧张的军事训练和艰苦的备战之中。到一九五零年,抗美援朝开始,妹妹参加了援朝第一批志愿军,去了朝鲜前线,我们兄妹俩从此各在天南海北,互不见面。我们在部队时经常收到父亲的来信,他总是鼓励我们安心服役,积极进步,为祖国和人民多作贡献。

     每当我们有了进步,入团、入党、提干、立功受奖,他就会写信题诗向我们祝贺,并鼓励我们谦虚谨慎,再接再励!由于父亲不断地教育和鼓励我们,我们在部队这所大学校得到了成长和进步,都先后入党提干,长期留在部队工作。妹妹在抗美援朝结束后转入海军,并随部队辗转山东、辽宁等地,且在部队成家,我也在部队呆了27年。除了妹妹1954年回家读初三、高中时的三年时间外,在其余的20多年里,家里没有一个子女在父母身边,两老体弱多病,还要照顾我年迈的祖父,但他们互相照顾,克服种种困难,从没有在来信中有半点叫苦叫累,更没有扯后腿要我们早点回家的意思。后来,父亲因劳累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痔疮,经常疼痛不已,有一次曾因慢性失血造成贫血晕到在自家门口的台阶上,幸好邻居蔡正德、周兴洪等相助急送医院而得到及时救治。母亲多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在我转业的前一年,还因得了中风,一病在床而瘫痪不起。

    1976年,我被批准转业到地方,回到了奉贤南桥我的父母身边,看到父亲苍老的身形,我的内心感到了一股电击般的触动,深感对不起我的老父亲。此后,在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我和妻子用心去孝敬二老,直到他们相继安然过世,离开了我们。

    (作者系原县工商联秘书长,县七届、八届政协委组成员 林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