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古华贤情》——中共特别党员丁锡山:从死囚到英烈的传奇故事

    中共特别党员丁锡山:从死囚到英烈的传奇故事

    文/李晓栋

     

    1938年6月的某夜,一队全副武装的侵华日军打着手电筒,大摇大摆地走在奉贤沪杭公路上。自1937年抗战爆发,奉贤沦陷后,日军在奉贤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为所欲为。此时,就在公路旁的草丛里,早已悄悄埋伏了几十个奉贤抗日地方武装人员,带队的人,名叫丁锡山。

    当日军走到接近埋伏圈时,只听丁锡山一声令下,一个地方武装人员投出一枚手榴弹,当场在敌群中炸开了花,炸死了日军指挥官和参谋。同时,在沪杭公路柘林段,丁锡山抗日地方武装的另一只队伍,埋伏袭击了日军的运输队,炸毁日军车辆三辆,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给予奉贤日军重创。第二天,“孤岛”上海租界内的大小报章头版登满了奉贤抗日地方武装袭击日军的消息,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丁锡山,一下子成了沪上抗日名人。丁锡山也成为了奉贤抗战岁月和随后的人民解放事业中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一个名人。

    丁锡山(1906—1948),奉贤邬家桥人,早年混迹江湖,与一些匪盗来往,后到上海祥生汽车公司做汽车司机。1937年抗战爆发前,丁锡山因参与一起绑票案被捕,被国民党奉贤县政府判处死刑,关押在南桥看守所内。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11月日军进攻奉贤。国民党政府在撤退前,出于在敌占区内布置游击队展开敌后斗争的目的,由国民党军统上海负责人文强和海上闻人杜月笙担保,将丁锡山保释出狱,招兵买马,戴罪立功。丁锡山出狱后与国民党在浦东活动的袁英杰一起组织了敌后地方武装“苏浙行动委员会浦东游击总队”,任第二大队长。

    1938年春,丁锡山伪装投降日伪,诱杀了奉贤南桥维持会长汉奸李天民。随后,国民党派特派员来浦东,统一将各种五光十色的地方武装“别动队”整饬为“忠义救国军”,直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苏浙行动委员会。丁锡山部被收编为第三支队,旋即又整编为第八支队,其活动区域在奉贤县西部奉松金三县交界地带。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始的这段埋伏袭击奉贤日军的伏击战。

    作为国民党安排在敌后以散兵游勇和三教九流为主的丁锡山地方抗日游击武装,由于不像中共抗日武装有固定的根据地,群众基础又不牢固,既没有经费,战斗力很弱,武器弹药也十分紧缺,丁锡山游击队的对日袭扰活动到了1939年逐渐陷入了困境。他在忠义救国军的上司何天凤首先叛变投敌。之后,何天凤将丁锡山骗到上海虹口,软禁胁迫,去奉贤清乡的日军又将丁的母亲杀害了。于是,丁锡山无奈投敌,所部被改编为汪伪政权的“和平救国军”第十三师,封丁锡山为中将师长,派驻沪郊。到了1941年,丁锡山部被调防到浙江嘉兴,丁召集核心军官和部下表态,日军杀死了他的母亲,自己也觉不甘心做汉奸,待时机成熟,将率部反正,重归国民党军队。但是,丁的起义计划被叛徒泄露,部队被日军堵截包围。丁锡山被俘,他被汪伪政权判处无期徒刑,关押于镇江监狱。

    丁锡山遭日伪被捕后,引起了部下的极大不满,其中,沈仍桢、潘毅、周士熊等决定联络丹阳茅山抗日很据地的新四军,联手劫狱,救出丁锡山和关押的其他抗日人士。1943年秋,由周士熊联络到中共丹北县委,获得了新四军的接应和支持。同时,由沈仍桢陪同丁锡山夫人倪瑞芳,在镇江监狱附近以探监为掩护,观察监狱的地形、位置、人员、活动,筹划劫狱。沈仍桢、潘毅等十人组成了劫狱别动队,于1944年3月18日下午劫狱。他们化妆成汪伪军,打翻了岗哨,冲进监狱,拘押了典狱长,在二十分钟内救出了丁锡山和新四军干部吴铿等人,缴获了十几只步枪和机枪,在月色中与在附近接应的新四军游击队汇合。随后,丁锡山等在新四军的护送下到达苏北抗日根据地,受到了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丁锡山在根据地参观学习三个月后,被苏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日热忱所感染,提出要回到浦东继续展开抗日游击活动。在新四军小分队的护送下,丁锡山从海上自浦东登陆重新回归国民党“忠义救国军”行列,直至抗战胜利。

    但是,虽然胜利了,但是作为杂牌部队的丁锡山也失去了被国民党利用的价值。丁锡山的对手,原奉贤“忠救军”队长马柏生被任命为奉贤县长和保安司令,丁锡山却被国民党军调防他处,命令其开拔胶东地区打内战。丁锡山续而又被架空了军权被遣回上海赋闲,不但经济拮据,连住房都被国民党“接收大员”侵占。在此情况下,丁锡山向中共地下党提出起义的意向,经党组织同意,决定在1947年8月,接应和护送丁锡山前往苏北解放区。经过上海地下党缜密的布置,丁锡山等20余人从黄浦江上坐数艘帆船,顺利起义,到达苏北解放区。离开上海前,丁锡山乐观地对妻儿说:“你们好好保重自己,注意安全。估计不出三年,我们就能相会在人民的新上海。”

    1948年2月,经中共华中工委特批,丁锡山成为中共特别党员,同时经解放军华中指挥部批准任命丁锡山为解放军苏浙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华中军区海防纵队司令员汤景延为副司令员兼政委。按照华中军区的计划,丁锡山的苏浙边区游击纵队将从海路在苏南沿海登陆,召集留在当地的新四军游击队,以浙西地区为据点形成敌后游击区展开对敌斗争,配合解放军大部队渡江南下。2月9日,丁锡山、汤景延率六十余名战士从盐城大丰港坐船出发,于13日夜在奉贤沿海登陆,准备由奉贤经松江、青浦至浙北山区落脚。但不幸的是,前期派往奉贤接头的纵队先遣人员被捕,导致纵队登陆后无人接应。同时,苏浙纵队南下上海的秘密计划,也被丁锡山的外甥王荣、旧部徐顺庆等叛徒告发给奉贤县长马柏生,行动计划在丁锡山纵队登陆前已经被国民党当局知晓,调兵遣将布下重围。

    丁锡山苏浙纵队在1948年2月13日登陆后,立即遭到布置在奉贤地区的国民党青年军两个旅和奉、松、金、青等六县地方武装的包围。不得已,纵队边打边突围,战斗从13日持续到17日,部队先后由奉贤、松江、青浦方向突围,突破了地方武装和国民党青年军的堵截。至18日,苏浙纵队准备由青浦沈巷由水路突围至淀山湖地区,却在淀山湖以南的沈巷尤洪村外的一个圩地上,被超出苏浙纵队十倍人数的国民党军包围。战斗持续了八个小时,在敌人的炮击下,苏浙纵队阵地被敌人突破,阵亡14人。在阵地突破前,丁锡山拒绝个人突围,毅然开枪自杀,汤景延政委等余部50余人被俘。凶残的敌人还将丁锡山尸体的首级割下,在青浦、松江、闵行等地示众,并邀请美国和国统区的记者参观“剿匪”战绩。最终,由丁锡山的二嫂从奉贤赶来,将丁锡山的尸体运回奉贤下葬。1948年5月14日,被俘的苏浙纵队的汤景延政委也在上海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内英雄就义,丁锡山和汤景延为上海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完了最后一滴血。

    一年后的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1950年8月26日,在数万奉贤群众的控诉和见证下,指挥杀害丁锡山的原国民党奉贤县长马柏生、出卖丁锡山的叛徒王荣、徐顺庆被中共奉贤县委、县政府判处死刑,当场执行。当正义的枪声响起时,数万奉贤群众拍手高呼:“打的好!打的好!”。而苏浙纵队丁锡山司令和汤景延政委的忠骨被人民政府找到后,迁至龙华烈士陵园安葬,两位英烈终于在解放了的新上海的土地上长眠。陈毅、粟裕、陈丕显在谈话和回忆中,都一再缅怀这两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传奇英雄,称赞他们“牺牲得非常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