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花园的传奇故事 文/李晓栋
在新的奉贤区规划中,到2040年,南桥地区将以“上海之鱼——金海湖”为中心,以环湖绿地为带,串接起商业办公区、公共活动区、高端商务区为片的上海五大新城之一的奉贤新城。在这个城市更新的计划中,对奉贤近现代历史文化的源头——老南桥百年历史文化风貌区,强化了重点保护老城区,传播该地历史文化的区域功能。 在这块东到环城东路、北到运河路、西到南桥路,南到解放路的南桥老城,有着百年来奉贤历史的见证——沈家花园、鼎丰酱园、老教堂、教会学校等优秀历史建筑。其中作为老南桥百年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沈家花园,它曾作为奉贤现当代政治和社会枢纽机关长达近九十年,像一栋风雨苍茫的活化石,见证了发生在这里一个个传奇故事。 在1890年左右的南桥,现在沈家花园、奉贤电视台、奉贤区政府、古华园所在的解放路还是一大片农田。当时南桥镇的社会经济还不发达,大部分居民以务农和小手工业为生,除此之外,有些不甘寂寞的人,就铤而走险将附近盐村的原盐避开官府的查抄,贩运到外地谋取暴利,称为“贩私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桥人沈梦莲的贩盐团伙“南桥帮”和安徽人的“巢湖帮”。 沈梦莲(1874—1940),原名“小阿妹”,字葆义,奉贤三官堂人。这位连名字也没有的南桥青年,原为南桥人钱浦江之子,他9岁丧母后被其舅舅沈德元收留学撑船,还学了一些武术棍棒本领,混迹于南桥镇上的三教九流之中。19岁时,“小阿妹”干脆就利用熟悉当地河网,又掌控交通工具(撑船)的特长,贩起私盐。他与南桥镇皮匠吴锦祥、理发匠李雪华和泥水匠沈耕堂结为把兄弟,邀请吕开泰为军师,召集陆和、申宝等贩夫走卒组成贩盐团伙“南桥帮”。 一次,为争夺势力范围,“南桥帮”与“巢湖帮”发生火并,“小阿妹”被“巢湖帮”打败,他自己被打成重伤,逃到今奉贤电视台附近(旧称“种福庵”),对方准备把受伤的“小阿妹”就地活埋,结果被陆和、申宝拼死救出。此后,“小阿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几十年中飞黄腾达成为大亨,更在1928年在他被差点活埋的种福庵附近建造了私人别墅——沈家花园。 “小阿妹”被“巢湖帮”毒打受伤后,休养生息,发誓要报仇。他通过钻营被清政府上海兵备道袁海观任命为清军浙西盐捕营(相当于盐务管理局执法大队)总稽官,配九条武装枪船,专门从事稽查私盐。他工作卖力,一举清缴了老对手“巢湖帮”,肃清苏南沿海产盐地区几大私盐集团。为此,清政府上海道台为褒奖他,亲自赐他一个高端大气的名字叫“沈葆义”,“小阿妹”自己也请了读书人给自己起了一个富贵优雅的名字“沈梦莲”。 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梦莲麾下的这支“盐捕营”缉私武装成了奉贤地区唯一的正规武装,沈梦莲摇身一变为“松军水师统领”率部镇压农民起义、稽查贩卖私盐,维护地方治安。继而又被任命为孙传芳部队的“水路总司令”和北洋政府的“江苏水上警察厅”厅长、国民党政府的“江苏水警厅”厅长、“江苏省毒品查缉所”所长,掌握了苏南地区的水路命脉。沈梦莲又和浦东川沙出身的上海大流氓杜月笙拜把子,一同成立了“浦东同乡会”,南桥小混混“小阿妹”消失了,成了上海大亨沈厅长。 1927年,飞黄腾达的沈梦莲决定在南桥镇旁造一栋别墅,用以光宗耀祖、颐养天年,名为“沈家花园”。这座别墅造的可谓气派,它位于南桥镇西的水路枢纽上,占地24.24亩,主楼为四层白色砖木混凝土结构,一楼为三间正厅,用于招待、宴会和跳舞,楼梯,地面装饰了漂亮的马赛克拼花地砖。二楼为主人居住,配有现代的浴室卫生间和观景阳台。三楼东西两侧设置了八角凉亭,用于休闲。除了配备了新式的发电机供电,杜月笙还特地从上海送给沈梦莲一套水泵用来供自来水。另外在主楼四周还建造了大草坪,荷花池、观荷池、花房和祠堂,种植了素心腊梅、金桂、广玉兰、柏树、等名贵植物,成为了当时奉贤最大的西式建筑。沈家花园落成后不久,沈梦莲就在这里为女儿出嫁大摆宴席,上海青帮流氓头子杜月笙还亲自来赴宴祝贺,“小阿妹”沈梦莲的人生可谓达到顶峰。 但好景不长,沈梦莲在这个安乐窝中没有享受几年,就在1934年得了中风病半身不遂。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在金山登陆,南桥和沈家花园遭到轰炸,沈厅长全家屁滚尿流地逃到上海租界避难,沈本人也于1940年死于“孤岛”时期的上海,留下一座孤零零的沈家花园。抗战初期,这里曾用作国民党军队第八集团军张发奎部的指挥部,中国军队撤退后,奉贤沦陷敌手,在此又发生了一起惨绝人寰的事件。 1937年12月,一支残留在奉贤境内的中国军队(广东人和福建人为主)残部和地方武装人员60余人在连长李伯全的组织下重新召集,又集合了原奉贤县政府人员组建了100多人的“奉、南、川三县联防指挥部”,“奉贤县政府”,入驻沈家花园。李伯全在沈家花园竖起了中国国旗,贴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名为“抗日”实为引起各方注意再联络上海的日伪政府。 但是,这些人完全不知奉贤已在日军占领之下。1938年1月3日,在附近修路的日军工兵部队发现了沈家花园上空升起中国国旗,立即派侦察兵到花园附近刺探。第二天,大股日军将沈家花园的“奉贤县政府”团团包围,李伯全等旧军人、旧县政府人员、雇工和无辜围观群众等近百人被缴械,押赴附近姚家行(今沪杭公路2181号处)关押,于当日晚全部被日军残忍杀害,血流成河、惨不忍睹,除数人逃脱外,遇难者达83人。直到解放后,当地农民还在附近平整土地时,挖出遇难者的银元、挂表和尸骨。 此后,沈家花园成了日军驻扎的兵营。1938年夏,奉贤地区国民党系游击武装人物丁锡山,率部攻打沈家花园失利。为报复,日军烧毁了南桥镇民房362间,杀死无辜群众39人。到了1939年,奉贤国民党系游击武装又占领了日军退守后的沈家花园,不但没有维修被日军损坏的房屋,还烧毁园内的祠堂和主楼的屋顶盖上了茅草,成为一幕荒诞的景象。1942年,日伪“清乡”期间,被日军占驻的沈家花园又成为了“清乡高级长官行辕”。抗战胜利后,沈梦莲的遗孀和子女回到沈家花园为沈梦莲做了两天“招魂道场”,轰动南桥镇,随后这里又成了国民党复兴委员会及袁浦盐场公署等。 1949年5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苏南沿海地区全部解放。几经摧残、饱受折磨的沈家花园也回到了人民的手中。1956年,奉贤县人民政府迁入沈家花园办公,修葺一新,又陆续兴建了档案馆、办公楼等建筑,增加种植了更多的花草树木和名贵植物。2002年3月,中共奉贤区委、区政府迁往新址,沈家花园“老大院”内成为区政协等机构办公场所。2012年,作为“奉贤区文物保护单位”的沈家花园主楼经过全面修饰,这座九十高龄的历史建筑又恢复了神采奕奕的原貌。在未来,区政协机关等也要迁出沈家花园,这里将作为奉贤新城老南桥百年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化博物馆,向市民全面开放。 附 奉贤山歌中的沈梦莲和沈家花园——朱炳良山歌《沈厅长落难升稍》选段 奉贤山歌:清末民初,奉贤各地山歌甚为流行。民国10年(1921年),有些山歌手拼档搭配,以换工(伴工)的形式结成“山歌班”,不仅劳动时唱,夏夜乘凉也唱。由于唱山歌能陶冶人们的性情,是自我娱乐的一种好形式,因此群众基础甚为深厚。奉贤山歌按地区分为“东乡山歌”和“西乡山歌”,按形式分为大山歌和小山歌。大山歌在西乡流行,小山歌以东乡为主。著名山歌手有朱炳良等。 朱炳良山歌:《沈厅长落难升稍》选段 正月梅花梗子青, 沈厅长拔巢湖人打在佛阁后头海菜根, 死去要还魂, 陆和恩公来救性命, 连夜驮到白塔港, 找伤科郎中闵再诚, 看好迪场大毛病。 后来回转到南桥镇, 巢湖人一个一个赶干净。 沈厅长福份深, 做了厅长到南桥, 实地开河拆脱莫家坟, 坟墩和廊拆干净, 高低土地搬搬平, 住宅房子造起三层楼, 四面围墙打完成。 两面造起歇凉亭, 八根柱头直棱棱, 四面栏凳左右分, 六月天气去乘凉, 点灯点起亮铮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