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海休闲运动的鼻祖:奉贤“客乐浦”万国商团俱乐部 文/李晓栋
2018年11月9日,第21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大亚湾举行。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支船队,1600名水手参赛,在南海上乘风破浪角逐冠军。其中,不乏有中国人组成的“全华班”职业帆船队,脱颖而出,获得佳绩,与英美等老牌帆船队一争高下。但是,现代帆船运动,这种充满竞技和合作精神的航海运动,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还很陌生。 其实,说起帆船、游艇等航海运动,它来到中国其实已有近150年的历史,现代帆船、游艇运动在中国的起源之一就在上海,大家想不到的是,在奉贤庄行镇浦秀村,还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八十多年前的上海帆船游艇俱乐部的旧址——“客乐浦”万国商团俱乐部(WigfClub),成为了中国当代帆船、游艇运动的源头之一。 2018年初夏,在庄行镇民间文物保护爱好者(庄行小学教师)沈耀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浦秀村黄浦江水源地江岸涵养林(今奉贤农艺公园)内,一座红砖黄墙的英式三层别墅——“客乐浦”万国商团俱乐部旧址就隐藏在这里。“客乐浦”的主楼高三层,呈上世纪初现代派建筑风格的圆弧形,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由江岸码头、主楼、花园、篮球场组成,北面是波光粼粼的黄浦江水道,南面是郁郁葱葱的江岸森林。从当初“客乐浦”俱乐部选址建造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是非常标准的游艇帆船基地的设计。那么,为什么在1930年代,在上海市区的英美侨民会在这里建造游艇帆船俱乐部呢? 帆船、赛艇、游艇等运动总称航海运动。其中,最为著名的现代帆船运动起源于荷兰,在16、17世纪,荷兰人制造了小型帆船在内河上娱乐竞技。后来,英国人将这种风帆小船命名为“yacht”,1662年在荷兰举行了一次从荷兰横渡英吉利海峡到英国的帆船赛。到了1720年后,俄国圣彼得堡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帆船俱乐部,各种帆船俱乐部随后在欧美兴起,1812年英国创立了皇家帆船队,1844年美国创办了纽约帆船俱乐部。随后,欧美国家帆船各俱乐部开始举行定期的帆船比赛。其中,1851年美国和英国举行了第1届横渡大西洋的“美洲杯”帆船比赛,美国“美洲号”帆船获得了冠军,从此翻开了现代帆船运动的第一页。 意想不到的是,在美洲杯帆船赛诞生二十二年后的1873年,帆船运动就被西侨引进到上海。在现今徐家汇藏书楼的一张老报纸上,就刊登了1873年在沪经商的英侨在黄浦江上举办了“上海杯”帆船赛,召集了丹麦、比利时在内的6个国家选手参赛,英国卡迪夫帆船俱乐部夺得冠军。这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帆船比赛,也是现代帆船运动在中国的源头之一。随着上海外侨的增多,外侨们参加赛艇、帆船、游艇运动运来越兴盛,1905年在苏州河口南岸的外白渡桥和乍浦路桥之间(南苏州河路72号)建造了两层西式楼房的上海划船总会(又称上海游艇总会)和船坞、码头,举办各种在黄浦江、苏州河水域内的划船竞赛和帆船游艇比赛。每逢比赛,苏州河两岸万人空巷,人头攒动,千帆鼓动,彩旗飘扬,帆船比赛不仅成为上海外侨的航海竞技运动,也成为一种时尚的休闲娱乐活动。这些比赛一直持续到抗战爆发的1938年。那么当初这些赛船、帆船、游艇从外白渡桥出发后,最终的比赛终点哪里呢? 从地图上看,“客乐浦”万国商团俱乐部地处黄浦江水道的西端,临近奉贤西渡。当地江面宽畅,十分适合停泊各种小型游艇和帆船,同时其离开黄浦江东面起点的市区外滩的距离也比较适合帆船游艇比赛的赛程距离。加之当时的浦秀村是一片田园景色,在这里安置一个游艇基地也不乏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所以,在1930年左右,英国人凯利从浦秀村买到一块30亩的土地,建造了这座集码头、度假会所、社交俱乐部为一体的“‘客乐浦’万国商团俱乐部”,内设酒吧、餐厅、客房、舞厅、草坪、球场等。说起这个“万国商团”(ShanghaiLocalVolunteerCorps),它的前身就是鼎鼎大名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洋枪队”或称“上海本埠义勇军”,是在沪英美侨民“保护”租界领地的侨民准军事组织。到了上世纪初叶,由于上海的外侨人口达到150931人涉及58个国家,万国商团也从一个军事组织演变为一个庞大的社交组织,下设20多个支队,包括各种支队的俱乐部,这些俱乐部会定期举行各种射击、赛艇、田径、足球、马球、棒球、橄榄球、高尔夫球等比赛和各种聚会、餐会、酒会、交流会。所以,英国人凯利可能出于对航海运热爱动和外侨社交休闲生活的需要,就在奉贤买地构筑了这个“客乐浦”万国商团俱乐部。 现存的“客乐浦”旧址主楼共3层,内有房间15间,附属房3间,可以看出有客厅、餐室、卧室、厕所和淋浴房等空间。总建筑面积725.7平方米,呈20世纪初叶现代主义风格,三层呈跌落式,中间主房为圆弧形设计。窗间墙为清水红砖,其余墙面为黄水泥。墙顶压檐,铸铁门窗,黄铜把手呈现英式风格。其中,一楼主客厅内层180度弧形构造,客厅北面是一圈弧形玻璃窗,内有英式壁炉,南面是落地窗门,开窗即可看到黄浦江景,由外墙铁扶梯可爬上三楼瞭望塔,可见当初这里就是具备了瞭望和导航的功能。从历史图片看,1930年的“客乐浦”,码头上帆船游艇云集,楼上彩旗飘扬,选手们从市区扬帆而来,登陆后聚集在“客乐浦”室外的草坪上活动交流,举办各种餐会、舞会和交流会,既有航海运动的竞技之乐,又有社交活动的交流之乐,更享受这一片隐蔽在乡间的田园休闲之乐。 “‘客乐浦’万国商团俱乐部”在抗战爆发后,被日本侵略者占领,逐渐废弃。解放初期,该处为乡村防汛值班之用,人民公社建立后,为浦秀大队副业场。1960年后,为对岸的闵行工业区的上海电机厂管辖,成为电机厂疗养所和民兵训练基地,以后又划归给浦秀村,在各方的努力下,2007年12月28日被公布为奉贤区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在设定名称时被称为“‘客乐浦’万国商团夜总会”与当初的“WigfClub”——“‘客乐浦’万国商团俱乐部”(客乐浦是英语Club俱乐部的意思)的原意产生了歧义。据长期在自发推介“客乐浦”遗址的沈耀辉老师介绍,如果此地重新开发和复原,能把帆船游艇运动、乡村休闲旅游,与目前浦秀村正在实施的奉贤区以生态农业、文化休闲、产业经济与社区集聚为一体的奉贤农艺公园项目结合,一定能使这座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和上海帆船游艇航海运动与休闲度假时尚的鼻祖源头的客乐浦,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意义和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