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乡间的奉贤武术与“武当龙形七步盘树法” 文/李晓栋 朱伟杰
说起上海的武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上海虹口区的精武体育会,其创始人霍元甲和迷踪拳如雷贯耳,也可能想到的是上海普陀区、静安区和杨浦区的“卢氏心意六合拳”俗称“十大形”,享誉全国。但是,说起奉贤的武术,或许大家就有点陌生了。其实,奉贤有着悠久的武术历史,直到现在,奉贤的武术拳种还保持着自己极具特色的风格,可以说是原汁原味的南派武术。 据史料记载,早在1931年,奉贤的陆建新、陆戒三参加了当时国民政府举办的“全国运动会”武术项目的江苏省预选赛。而现代奉贤武术最出名的就是青村镇朱凤石的朱氏武术世家。 朱凤石(1904—1973),祖籍“武术之乡”河北沧州,出身世代中医和武术世家。其曾祖为职业镖师,开设“紫阳镖局”行走江湖,擅长点穴、卸骨、技击、气功等。祖父为晚清武举人,担任团练教师(地方武装的武术教官)和金山卫参将(相当于现在的驻军团长)。其父朱松隐,在江浙一带行医,擅射弹弓和绝活“铜臂铁砂掌”,有“神弹子”之名。一次朱松隐在太湖遇到匪徒,他举弓连发三弹,盗匪应声而倒。抗战期间,一个日军少佐要与朱松隐比武,被朱打伤。为躲避日军报复,朱松隐举家隐居到奉贤青村镇避难,朱家从此在奉贤一边悬壶济世,一边传授武术。 朱凤石本人继承了祖上三代的中医技术和武术绝活,有“金弹子”之称。据《青村志》记载:“设诊伤科,常药到病除,以至门庭若市”,朱氏家传的武术也因此大放异彩。朱凤石的长子朱文初的硬气功能催坚击石,1952年朱文初代表奉贤参加“华南民族形式体育大会”荣获二等奖,1953年再次代表奉贤参加华东武术比赛获得二等奖。三子朱文华,擅长气功、格斗、擒拿等,曾荣获上海市传统武术气功表演优胜奖。上世纪八十年代,朱文华随上海市气功武术表演团赴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省市巡回表演并出访马来西亚等国家,博得广大观众的好评,奉贤朱氏武术世家的名气也是方圆百里,老少皆知。 就在朱文初带着奉贤“朱氏武术”巡演海内外的时候,一门更传统更古朴的武术拳种也悄悄在奉贤落地。1986年,一个叫冯银龙的奉贤青年开始跟随武当龙门派武术传人庄起中先生学习古老而神秘的武当龙门派武术“龙形七步盘树法”,从此,这门拳法就在奉贤生根。 据现任道教武当全真龙门派的林国华道长介绍,“龙形七步盘树法”是武当龙门派武术的一种。据武术研究成果显示,武当龙门派武功源自道教全真派,从宋末元初的王重阳、丘处机等至明代张三丰至明清达到巅峰,经过700多年发展演化流传至今。武当龙门派武术,以五行阴阳学说为主导,通过“龙门十三形”等仿生学动作运用于拳械中,融养身、自卫、技击为一体。演示和打斗时,要求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腰随胯转、周身轻活、形意相随;指穴擒拿、两手怀抱、脚走弧线、风骨仙姿。另据林国华道长介绍,1956年,武当龙门派第18代掌门刘清尘道长流落上海,刘清尘在公园练习“龙形七步盘树法”时遇到两位青年——武术爱好者庄起中和白云飞,由于庄、白二人勤奋好学,刘清尘便将此前从不外传的“龙形七步盘树法”传授于二人。至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传统武术复兴,已成为上海著名武术家的庄起中公开向社会传授此功,1986年来到奉贤教拳,再传授给了勤奋好学的奉贤奉城镇青年冯银龙。 冯银龙是奉城镇北门村人,中国武术八段,从小喜爱武术。1983年,他考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担任武生演员,打下了扎实的武术功底。1986年由于剧团转制,冯银龙离开剧团回到奉贤下海经商。此时,正好庄起中下乡教拳,冯银龙听闻便拜庄起中为师系统学习了“龙形七步盘树法”,从此与武当龙门派武术结下了一辈子的情缘。 30多年中,冯银龙从未间断练习“龙形七步盘树法”,刻苦钻研、勤学苦练、融会贯通、自成特色。其拳风功架标准、刚柔相济,闪展腾挪,步法灵活,动若猿猴,形若游龙。同时,他也投入了莫大的财力、精力、人力来推广这奄奄一息、古朴纯真的武当武术。2000年,冯银龙创办了专门推广武术的上海甲英文化传播公司。2001年,在奉贤区体育局的支持下,冯银龙在奉城第一中心小学开设武术特色学校,培训少儿武术推广“龙形七步盘树法”,已先后培养学员600多人。2008年5月冯银龙带队参加了“川沙杯”第九届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获得了3枚金牌和2枚银牌。 冯银龙师傅为人豪爽、平易近人,教授武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他的徒弟也是奉贤当地武术爱好者为主,其中有公务员、买卖人、工人、农民等,他们时常聚集在冯师父家中切磋武艺、其乐融融。多年的奔波和奉献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6年,“龙形七步盘树法”被列入奉贤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奉贤各社区、居委也开始相继开设“龙形七步盘树法”培训班。2017年,“龙形七步盘树法”被奉城二小引进为学校特色课程,为此冯银龙感觉很欣慰。除此之外,冯银龙还有一个长远的理想,就是在武当派武术的基础上,在奉贤建一个促进中华武术太极拳国际文化交流的基地,把奉贤的武术推向全国和国际,把古老的武当武术和养生之道传承发扬、造福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