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古华贤情》——传统京剧服饰制作技艺 包畹蓉与京剧服饰博物馆

    传统京剧服饰制作技艺——包畹蓉与京剧服饰博物馆 

    文/李晓栋  潘顺凎

     

    大幕拉开,音乐响起。穿着者华丽、繁复的服饰,生旦净末丑次第登台,一通唱念做打,小小的戏台上,“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尽展风华,博来阵阵叫好。

    京剧,中国的国粹经典之一。作为中国为数众多的戏曲种类中的一员,京剧的年龄相对比较小(从徽班进京算起,满打满算不足300年,若是从徽戏、秦腔、汉调合流算起,更是连200年都不到),但是在正式“出道”以来,京剧流行程度却可以说是诸般戏曲之首。

    作为中国最早的大都会,京剧与上海自然是有着极深的渊源的。今天,在上海奉贤的海湾旅游区,人们不仅能够在碧海金沙享受海浪、沙滩,还可以在距离碧海金沙不远处,向海而立的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中感受中国京剧以及京剧服饰独特的魅力。

    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顾名思义,就是包畹蓉展示中国传统京剧服饰的艺术馆。包畹蓉何许人也?本名包庆秋,小名晚容,正式表演京剧时,学前辈梅兰芳大师(小名畹华),取艺名畹蓉。他是中国近现代知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是伟大的京剧服饰设计大师和收藏家,是包派京剧服饰的创始人与传承者。他一生致力于学习、传播、发扬京剧艺术,收藏、创作了千余件传统京剧戏服。他创办的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他的传统京剧服饰制作技艺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自己也曾先后获得"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中国文化遗产年度保护人物"等荣誉。

    1928年,包畹蓉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名门包家。彼年,正是京剧走向鼎盛的之时,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刚刚在一年前被评为“四大名旦”,在民间掀起了一股京剧热潮。在包畹蓉3岁时,父亲携全家来到上海定居,居所不远处是一批京剧爱好者学戏、唱戏的“兴社”,他的母亲、堂兄等亲人都是“兴社”的常客。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包畹蓉从小就表现出了对于京剧的极大兴趣,并在15岁时,在母亲的支持下,开始向专业老师学习京剧。起先学的老生,后来因为嗓音条件,改学旦角,曾先后师从荀慧生、王瑶卿、黄桂秋等名家,精通梅、程、荀、尚等各流派风格,尤精荀派。

    十八九岁时,包畹蓉第一次以票友的身份公开登台表演。为了这人生的第一出戏,他在母亲的陪同下精心挑选了戏服。但是,在他即将登台前才赶制出来戏服,尺寸却不对,裙摆高过脚面,不合京剧行内的规矩,他只好临时借用别人的戏服。虽然最终演出顺利,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但对于要求完美的包畹蓉来说,这人生第一出戏却终是留了遗憾,也为他日后看重、创作戏服埋下了种子。

    包畹蓉自幼学工笔画,又精于京剧,而且能够接受新思想,富有创新精神。这些都是他后来创新设计戏服的基础。在第一次公开演出留下遗憾后,包畹蓉开始更多的关注戏服。有一次,他看到京剧名家筱丹桂在表演时穿了一件有亮片的裙袄,在灯光下非常美丽,很适合活泼的花旦。他很希望自己也能制作一件这样的戏服,但是跑遍了上海滩的戏服店也没有找到。于是,他萌发了自己设计制作的念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找齐了制作戏服需要的材料,并利用自己工笔画的功底,画出了一幅全亮片裙袄的设计图,重金请了手艺精湛的工匠花费3个月的时间制作了出来。包畹蓉曾多次在演出中穿着这套裙袄,李薇华、童芷苓、宋长荣等京剧名家都曾借穿过,其新奇美丽得到了众多观众的认可。这可以说是包派亮片戏服的第一件作品,这件戏服的成功,也成功激发了包畹蓉创作戏服的热情,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他和夫人马丽一同为自己和诸多京剧名家设计、制作了许多戏服,并形成了独特的包派亮片戏服特色。这其中,单是《霸王别姬》中虞姬所穿的鱼鳞甲包畹蓉先生就曾四度修改、设计、制作。

    解放后,包畹蓉在财税局担任财税员的工作。1952年,他辞职下海唱戏,设计制作了几十套戏服行头,创办了自己的京剧团。后因戏服被盗,剧团解散,包畹蓉又重新制作了戏服开始在各地挂头牌演出。也是在这期间,包畹蓉认识了程派青衣艺人马丽,并在鸿雁传书多年后,在新疆建设兵团喜结连理。

    后来文革开始,包畹蓉与马丽夫妇回到了上海。眼见俞振飞、言慧珠、童芷苓等京剧名家接连遭受批斗,为保护自己,更保护家中众多的戏服、头面等,包畹蓉决定去当工人,靠近工人阶级,成了上海机床厂的一名工人。这个决定,使得原本“成分”并不好的包畹蓉夫妇最终免于批斗,并通过把戏服包好藏在煤球箱里的办法,成功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戏服。这期间,包畹蓉夫妇还帮助了华达、黄桂秋等多位境遇艰难的京剧名家。恩师黄桂秋临终前,将多件珍贵戏服赠送给了包畹蓉,其中包括一件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宇宙锋》中穿过的黑底白团花女帔和金少山的一套兽图开氅,非常珍贵。

    文革结束后,包畹蓉致力于教授、恢复传统戏,并成立了荀派艺术研究会,推广、传承恩师荀慧生留下的荀派京剧艺术。1989年,一些京剧界的朋友在包畹蓉家里聚会,大家惊喜地发现他家里珍藏有大量京剧戏服,生旦净丑俱全。当时参加聚会的有《新民晚报》的高级记者,他以《钟情于女蟒男袍——记戏装收藏家包畹蓉》为题作了报道。此后,包畹蓉就淡出了京剧表演圈子,成功转型京剧服饰收藏家。他这个收藏家与别的收藏家不一样,不仅大肆从亲朋故旧及民间收集、收购珍贵、有价值的老戏服,还热衷于自己创新设计、制作戏服。他曾说过,“如果仅仅是收藏别人的东西,那只不过是一个保管员,真正的收藏家要对收藏物有深刻了解,之后,沿着这条路不断创新发展。”

    作为中国仅有的京剧戏服收藏家,包畹蓉曾携带自己收藏的珍贵戏服参加过多个大型收藏品展会,收获了无数赞誉。李瑞环曾在参观过他收藏的戏服后,评价道:“你做了一个了不起的收藏,这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一个奇葩。”

    上世纪九十年代,包畹蓉先生夫妇居住在浦东新区,并被社区居委会推荐成了第一批“特色文化家庭”,接待了许多国际友人的参观。得到了极高赞誉的同时,也常常让年事已高的二老疲惫不堪,而想要在社区建立一座京剧服饰展厅的愿望又迟迟落实不下来。2001年,奉贤区文化局长数次登门,邀请他到奉贤,愿意将海湾旅游区正在建设的标志性建筑“龙腾阁”提供出来,作为创办包畹蓉京剧服饰艺术馆的场地,并许诺为二老解决住房及各种福利问题。有感于奉贤区政府的诚意,包畹蓉先生携他所珍藏的一千多件戏服来到了奉贤。

    2002年4月26日,由包畹蓉先生精心设计装修的位于“龙腾阁”的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盛大开馆。此后,为了更有利于戏服藏品的保存,奉贤区又在龙腾阁旁新建了一座标准化的“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几年后又再一次扩建。

    过去人们欣赏京剧,更多看到的是演员的唱念做打,而幕后戏服行头的制作,配饰与化妆的神奇却往往不为观众所熟知。而在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人们可以近距离真真切切地欣赏京剧服饰的美丽,可以了解戏服中的真诚与妙处,戏服后的穿戴规则,戏服上深厚的文化积淀。

    2017年10月26日,包畹蓉先生在上海仙逝,享年90岁。由先生所创办的包畹蓉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将长久地向人们展示京剧艺术的独特的魅力,传承、发扬京剧服饰制作技艺。先生对于中国京剧艺术和京剧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也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