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古华贤情》——三毁三建的传奇古刹万佛阁

    三毁三建的传奇古刹万佛阁

    文/李晓栋

     

    翻开现在的各种介绍奉贤文化旅游的印刷品,最名闻遐迩的古迹之一就要属万佛阁了。从现在的奉城镇老北街望去,著名上海佛教庵院——万佛阁高居奉城城墙之上,巍峨耸立,气势宏伟。当地群众曾有民谣:“先有万佛阁,后建奉城镇”。为何这座庵院,在奉贤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实际上,万佛阁的历史颇具传奇性,是近百年来奉贤历史和佛教起起伏伏,励志弥坚的见证者。

    现在的万佛阁,占地面积有数万平方米,是一座包括殿、楼、阁、廊、钟、院、塔组成的仿古建筑群,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与明城墙浑然一体的万佛楼。万佛楼内现有精美的大小佛像上万尊,有“华东第一佛堂之称”。可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残壁断垣。万佛阁在近一百年中,建了又毁,毁了又建,坚强地矗立在奉城城头。

    万佛阁原是元末奉贤乡间一座小庵,传为道静法师为供奉万佛而建。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朝政府为防倭寇修建了青村堡(今奉城),万佛阁也就被迁入北城月城内(今万佛楼的位置)。到了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万佛阁年久失修,永修、德静、邃山三代主持花了20年时间重修了大殿和楼阁,据现存的清乾隆四十一年所刻的《修建万佛阁碑记》载:“奉邑万佛宝阁,建于前明,历经四百余年……金碧辉映,焕然一新,四方来游者,无不憩焉”。

    此番规模到了1917年,由于历经了晚清太平天国战争、辛亥革命和民国初期的军阀内战,“金碧辉映”的万佛阁又衰败了,据民国八年(1919年)《重修万佛阁碑记》记载当时的已是:“半就荒芜,而是阁历劫独存”。此时的主持福缘法师再次募资修缮了万佛阁,使之又“高踞雉堞,独于名胜之区”。

    可好景不长,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奉贤惨遭蹂躏,日军在奉城狂轰滥炸,杀人放火,奸淫捋掠,被日军俘虏的国民党奉贤县政府和军队83名遗留人员,全部被日军残酷杀害……古刹万佛阁也陷入了浩劫之中,遭到日军轰炸和炮击。在日军到处滥杀无辜的恐怖中,万佛阁尼众在庵内为死难同胞诵经超度,走上街头为民众分发佛像祈求平安。一次,一群日军全副武装来到庵内要求带走尼僧为死亡日军超度。此时,一位冷静睿智的年轻法师用中日佛教礼仪不同为由,巧妙拒绝了这个要求,化险为夷。这位女尼,就是之后的万佛阁主持、当代上海佛教著名人士——新量法师。

    新量法师(1920——2015)俗名顾桂珍,上海南汇泥城人,5岁时在万佛阁出家,1943年年仅24岁的新量法师接任主持。在她的组织下,万佛阁尼众在八年抗战期间,种地修行,安然无事。抗战胜利后,新量法师就开始考虑整修万佛阁,断断续续的修复工作一直持续到解放后。但到了1966年,万佛阁大部被作为“四旧”用于他用,尼僧被遣散还俗,剩下新量法师与老尼又禅法师相依为命、坚持修行。白天,新量法师在奉城手工业社劳动,晚上回到万佛阁念经,重修万佛阁的愿望也成了泡影。

    文革结束后,上海佛教拨乱反正,落实政策。1986年,年近古稀的新量法师当选为上海佛教协会理事。1989年,奉贤筹备佛教协会,新量法师任组长,在县政府大力支持下,万佛阁成为奉贤第一所恢复开放的佛教场所,县政府还拨出专项资金,用于万佛阁的筹备和重修,新量法师盼望半个多世纪重修万佛阁的愿望终于有了希望。

    百废待兴,一切重来,新量法师从一砖一瓦开始收拾,附近的老尼、信徒和佛学院的学生慢慢聚拢来,香火日盛,生机恢复。1998年,在市、区两级政府和佛教协会的支持下,万佛楼重建工程奠基启动。此时,新量法师已近80高龄,年老体衰,全面修复万佛阁的计划被给了她的弟子——性康法师(现任万佛阁主持)来完成。

    为全面恢复晚清万佛阁的“万佛胜景”,新量法师派遣其性康法师负责重建的设计规划,建设施工。性康法师前往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学习土木工程课程,远赴西安、北京、太原考察宋元明清古建筑,设计了新的万佛阁蓝图。工地上常常可以看到头戴安全帽的“土木僧”性康法师陪着年迈的新量法师视察工地。2003年,新的万佛楼终于在原址上拔地而起,楼内供奉万佛,熠熠生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2013年,新量师徒先后重建了大雄宝殿与天王殿、钟鼓楼等仿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极富特色,殿宇的钳状套式梁木结构镶接缜密,浑然一体,各配殿之间有回廊相通,又有八角盝顶塔楼相间,楼阁交映连接。

    2015年,95岁高龄的新量法师在万佛阁圆寂。但是,她历经千辛万苦、曲曲折折70多年重建庙宇的宏远,终于完成了。在新量师徒两代人的努力下,为奉贤留下了一座有着650多年历史的古刹,恢复了当初“金碧辉映,焕然一新,四方来游者,无不憩焉”的盛景。(感谢万佛阁主持性康法师及刘子焉女士的大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