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区政协委员、奉贤中学校长季洪旭 在今天的上海普教界,提及奉贤中学,很多人都会对它近年来的卓越发展竖起大拇指,但也许有人还不知道,奉贤中学能有今天的发展势头,凝聚着校长季洪旭的十年心血。 心怀梦想 挑战自我 十年前,季洪旭是江苏盐城市的名校长,是阜宁中学的掌门人,是上海晋元高级中学分管教学的得力干将。2004年,季洪旭只身一人来到奉贤参加奉贤中学面向全国的校长公选,没有本土优势的他,正是乘着奉贤海纳百川、广纳贤才的东风,正是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优秀的管理能力打动了所有的评委。 十年前的奉贤教育,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稀缺,满足不了奉贤百姓对一流教育的渴求。面对大量优秀学子“被迫”外流,季洪旭明确了“求生存、求发展、创品牌”三步走的学校发展战略: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狠抓教学工作五环节,扎实推进“减负增效”;坚持教师的评价制度改革,坚持教职员工的聘用聘任改革,全面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坚持扁平化管理探索,坚持基于标准的质量管理,坚持对于学校的重点工作以及重大活动实行PDCA质量循环,推进学校资源和效益的最大化。十年来奉贤中学在曲折中前进,在阵痛中重生,2004年顺利实现异地搬迁,2005年以全优成绩通过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2006年学校第十二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2008至2012年连续五年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跻身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上游水平。 与时俱进 追求卓越 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但是季洪旭对此并不满足。他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教育管理硕士,参加华师大全国优秀高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北上南下,借鉴品牌学校办学经验结合奉贤中学实际,明确了学校转型发展的新思路。2010年,学校步入“求发展”的阶段,他又连续推出了学校管理从规范管理走向智慧领导、德育从优化资源走向“奉文育贤”、课程从全面优化走向特色课程、教学从注重传授走向激发潜能、教师发展从制度自觉走向文化自觉、科研从经验提升走向项目驱动等一系列转型发展的新举措。 近五年来,奉贤中学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激发,有64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有81人次荣获市级一等奖以上。奉贤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效显著,目前有自培的特级教师4名,区名教师22名,18名教师被确定为市名师培养工程对象,7名教师被确定为区首席教师。英语特级教师张育青和吴彩霞,还领衔主持了市名师培养基地的培训工作,被聘为上海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在市内也有影响。学校也创建成为上海市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试验基地、上海市课程领导力项目试验学校、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期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2012年11月,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的“季洪旭教育思想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季洪旭作了题为“激发学生潜能,促进自主发展”的专题报告,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2013年,季洪旭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还被选为中共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党代表、奉贤区第四届政协委员。
倾情奉献,无怨无悔 在奉贤中学,你经常会和季洪旭不期而遇,为了学校的事业,他已经把家从市区搬到了奉贤中学,在简陋的宿舍楼内,一住便是十年。季洪旭的妻子身患疾病,市区不可多得的医疗条件在旁人看来是非常必要的保障,但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打造奉贤教育的品牌,他选择了住校。平时,哪位老师生病住院了,哪怕再忙季洪旭也不忘带着班子成员上门看望,谁家的亲属得了大病或重病了,他总是亲自联系市内专家,为其作进一步诊断治疗。一位老师结婚多年未生育,季洪旭急人所急,千方百计联系了市内最著名的红房子妇科专家帮她诊治,终于使这位老师喜获“千金”。 季洪旭对学校员工倾注了全部的关爱,而涉及他个人的事却又自律得近乎苛刻。对于女儿,季洪旭的一个决定曾经让很多老师和家长感到吃惊:2010年女儿正值高三,也完全符合推优评优的条件,但是为了把宝贵的名额留给更优秀的孩子,季洪旭硬是“擅自做主”把女儿的评优资格给悄悄抹去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抹去意味着什么,这会给女儿心灵上产生多大的打击,如果不是这样一位校长父亲,女儿很有可能已经在一所很心仪的学校就读了。时至今日,说到这件事,季洪旭仍难掩对女儿的一份愧疚,但守望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为了奉贤中学和奉贤教育的美好明天,为了让奉贤老百姓的子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他没有丝毫的后悔。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党的基层教育战线的干部,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做些有益的事,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