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厚积博发书画人生 ——记区政协委员、恒贤小学美术教师周淼润

    一个农家孩子,从小爱上了美术,他求师学艺,更多是向书研学国画,特别对花鸟鱼虫情有独钟,几十年勤奋苦练,画笔不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画画风,被誉为“画鱼大王”。他就是区政协委员、区美术家协会理事,恒贤小学美术教师周淼润。

    求学路上三遇恩师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周淼润,是光明乡下一个农民家庭院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就表现出超常的美术天赋。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羡慕,给了他梦想和信心。初中毕业他执着地报考了普通师范,系统地接触到美术教育。毕业后他回到光明小学任美术老师,他很高兴,有了画画的平台。

    周淼润是一个勤奋的人,学校有一位被下放到光明小学的县文化馆专业画师名叫金仲江,他兴冲冲要跟金老师学画。因对自己境遇不满,金老师对他说:“你学画干什么?有用吗?”没收他。拜师不成的周淼润,憋了一口气,下决心一定要学好画,一定要成就自己的梦想!一次,周淼润上公开课,一般人请不到的金老师竟主动来听了他的课,并给予肯定。这让周淼润很感恩,在他心里,金老师就是领他迈进国画世界之门的恩师。逢年过节,他都要买上礼品登门看望。曾不愿收他为徒的金仲江老师,虽没教他,却一直默默关注着周淼润,自己也从未放下过画笔,他们像朋友一样一起聊画聊书法,老师的艺术理念和气质潜移默化地浸润着他。

    多年后,周淼润亲自为老师举办了“金仲江从艺60年画展”,圆了一个老画人的艺术梦想。金仲江曾问他:“我一字没教过你,你却一直对我这样好,为啥?”周淼润深情地说:“你虽没教我画,但我从您的身上学到了国画艺术的理念和精神,您是我一辈子的老师。”

    奉贤中学的美术教师赵金海也是影响周淼润人生的一位老师,他毕业于南京美术学院,美学理论造诣很深,常有独到见解和艺术创新,他教研和写生,周淼润只要有时间都会跟着他学,这让他的视野越来越宽。周淼润还参加了上海市国画班培训,见识并研究了大量大师们的作品,学习了东西方文化。虽不是科班出身,几十年却打下深厚的基础。

    苦学善思走出一家

    在不断打基础的同时,周淼润确立了自己的理念,艺术一定要有时代气息;美术作品一定要雅俗共赏,让没有美学教育的人能看懂,让接受过美学教育的人有共鸣。带着这样的理念,他让光明小学美术教育从零开始,潜移默化向白纸一般的学生灌输着的这种理念。上世纪90年代,他就把他的学生推到了全国水平,学生在各种国画比赛中频频获奖,光明小学美术教育在奉贤独领风骚,周淼润更加自信了。

    1997年,上海市骨干教师赴敦煌参观,周淼润在领略了敦煌艺术之美的同时,偶然遇到了一套《儿童国画入门》画书,职业习惯让他毫不犹豫买了下来。在返程途中,他翻阅着这套书,越看越觉得书中画岂止是适合儿童,就是对他也是灵感闪现,尤其是书中金鱼的画法,他从未看见过,天然纯真无污染……这一路,他边思考边研究揣摩,内心无比兴奋。回来之后,周淼润就迫不急待地开始画他想象中、介于写实和抽象之间独特的金鱼,他努力寻找着金鱼的纯真、自由和灵动之美。那个阶段,花鸟鱼虫,“鱼”成了他的世界。

    学习国画很难突破,死学,即使学得再像,永远走不出自己的路。周淼润认为,要变通地学,理念很重要。之后,他认准突破从“金鱼”开始,几年后,他的金鱼自成一家,被誉为“金鱼大王”。

    2004年周淼润调到南桥中学任美术教师,两年后,他带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学生美术作品大赛。评委们对南桥中学学生作品怀疑有人代笔,因为作品太好了。于是,评委们直接驱车来到学校,让参赛学生现场作画。学生们娴熟地一气呵成。这下评委们服了,对周淼润老师说:“你能教出这样的学生,了不起!”当场表示:“我给你几个奖,几等奖你自己定!”这是多么大的肯定和激励啊!之后,周淼润所在学校在他的创意与美术作品烘托中,被评为“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014年南桥新城恒贤小学建成,周淼润被派往该校任美术教师,并对他寄予厚望。经过多年的历练,他已成竹在胸,他设计的美术教室,不仅仅是教学生作画,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教学场所,从一桌一凳,一香一茶,一花一画,都蕴涵着民族文化的气息。他设计的教室走廊,到处是学生童趣昂然的画作,让学生置身其中,处处都是美学教育,处处都是文化熏染。

    周淼润的设计理念又一次获得成功,市领导、区领导及市、区教育局领导纷纷来校视察,并给予高度肯定。

    服务社会雅俗共赏

    大器晚成的周淼润老师,多年来对国画的潜心研究创作,逐渐在奉贤乃至上海有了一定影响力。2005年他加入民革,在区统战口他提出,民革委员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他带领他的学生与南桥第一街道、南桥镇杨王村,开展“三区联动”,为居民写春联、送画,辅导讲座,让文化艺术进社区、农村、军营、企业。帮他们设计楼道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这一创想,周淼润老师坚持至今已有十年。

    2012年他被推荐成为一名参政议政的区政协委员。他是画家,更是一名教画育才传播民族文化的老师,他的责任重了,他开始思考如何让国画为社会服务?如何让那些有天赋却学不起的贫困孩子能实现画画梦想?在他开设的国画班,有一个学生父亲车祸去世,家里非常贫困,他不但免了她的学费,还将她每年的生活费包揽起来。恒贤小学有一个自闭症女孩儿,名叫吕昕宇,周老师就想用绘画帮助她走出封闭的世界。在学校支持下,他为小昕宇开设了独立画室,手把手教她认识色彩、学习构图。果然,这个孩子很安静地学画,与周老师似乎有了一份心灵默契。两年下来,十岁的昕宇独立创作能力惊人,学校大厅展出的“昕宇世界”就是她几十幅配色协调、构图奇妙的玻璃画、吹画,她成为学校的一个奇迹,昕宇的家长更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是周老师用国画开启我女儿心灵的大门!”

    周老师还资助了四个远在云南山区的贫困学生。除了奉献爱心,他积极参政议政,关注社会、教育、三农,撰写了不少高质量的提案,《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问题》的提案,他认为中国的书法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应进入中小学作为必修课,获得市领导批示。他提出《关于农村宅基景观、桥梁、道路、河道建设的建议》的提案,与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十分吻合。他调查深入,敢于直言,被评为区政协“十佳委员”。

    周淼润老师除了教学,还身兼数职,承担了大量社会责任,每天还要坚持创作,但他乐此不疲。每年他要创作四五百幅画,大都赠予那些喜爱他画的单位和个人,他以此回报社会。他内心充满感恩,他说:“学校给了我培养,学生给了我进步,前辈给了我动力,社会给了我舞台。喜爱我画的人,给了我挂画的墙壁,足矣!”

    周淼润的画风越来越明朗,他反对美术界形成的作品令人费解的怪圈。他坚持自己的作品雅俗共赏,他的荷叶、菊花纯美淡雅,他的鱼儿、鸟儿生动灵秀。他每一年都有进步,他的进步是从作画升华到做文化,他愿意尽自己的力量,把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农村、城市都做的越来越有文化的氛围,让市民审美素质不断提升,但这个路还很长。

                  (景岚  四届区政协委员、区政协文史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