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成 我曾经是一名教育工作者。1944年参加工作,1952年至1985年分别担任金汇中心小学和南桥中心小学校长,1985年9月调任南桥镇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受党和组织的信任,从奉贤县政协一届开始我连续六届担任县政协委员,时间跨度长达35年。其中,四届至六届当选常委,并先后担任县政协教育工作组副组长、组长和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值此庆祝奉贤政协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回顾自己在政协组织中学习和参政议政的经历,感触很深,感悟很多。
几十年的难忘经历告诉我,政协是一所大学校。
作为一名教育界的代表,我有幸出席了1956年7月14日至15日在南桥天主堂举行的奉贤县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亲身经历了奉贤县政协成立这一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划时代的历史时刻。除了部分党政领导外,一届县政协的35名委员,主要来自工商界、文化教育界、医疗卫生界和宗教界的代表人士。一届县政协共设工商组、文教组、医务组和社会组四个工作组。我所在的文教组由政协委员和有关邀请人员共十七人组成。程和同志担任组长,林成雄同志和我担任副组长。当时,政协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和时事政治。尽管那时条件很差,生活艰苦,平时开会学习食宿自理,但是大家学习劲头很足,学习非常认真,坚持参加每两星期一次的集中学习,非特殊原因从不缺席。按照“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要求,我们在听取报告、作笔记、谈认识中,都能联系各自的思想实际,互帮互学,自觉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我作为一名党外人士,由于党的关怀和得益于在政协这所大学校中的学习提高,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即使在“反右”、“文革”等曲折磨难当中也不泄气,始终努力工作,认真做事。1953年南桥小学定为县重点小学,组织上将我从金汇小学调到南桥小学担任校长。1958年整风反右时,按照当时有关规定,南桥小学作为县重点小学,其校长必须由共产党员担任。因此,组织上又将我调到金汇小学担任校长。我服从组织安排,愉快接受任务,在工作中不仅不闹情绪,而且加倍努力工作。在金汇小学二十三年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1年9月,我这名党外的教育界政协委员又被重新调回南桥小学担任校长。回想自己之所以能在曲折中成长,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在人民政协这所各界人士的大学校中得到了熏陶。
在担任政协委员的这些年中,我由衷的感到政协是个大舞台。这个大舞台,使我们这些教育界的委员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有了参政议政,为奉贤教育事业发展献计出力的条件。 1983年,针对南桥镇小学生就近入学困难的问题,我们政协教育组对南桥镇小学办学规模及布局作了专题调查,提出了扩建解放路小学的建议。对此,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认为政协委员的建议中肯而可行。之后,连续两年落实专款扩建和新建校舍1400多平方米,使解放路小学由原来的12个班级扩大到24个班级规模,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南桥镇小学生就近入学难的问题。 又如1989年,我们县政协教育工作委员会对邵厂乡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提出了改变邵厂乡教育落后面貌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议。在县教育局的重视下,政协委员的建议很快得到落实。当年中师招生,不仅增加了该乡保送直升的名额,而且经市中招办同意,采取了中师定向降分录取的办法,对促进邵厂乡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名好的演员,一台好的节目,离不开一个好的舞台。几十年的政协委员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是人民政协这个大舞台团结和凝聚了我们各界委员,是人民政协这个大舞台为我们创造了为奉贤经济社会发展竭诚尽智的好机会。
想当初,我担任政协委员时只有三十岁,是文教界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个,如今已经八十足岁,进入耄耋之年了。我很庆幸在有生之年经历了奉贤政协光辉的五十年。回顾历史,纪念历史,是为了着眼未来。我衷心祝愿奉贤区政协,继续发扬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不断开拓进取,为创造奉贤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