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是指语言文字及文章的风格,文风反映着时代风尚。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执政党,一个亲民爱民的人民政府和领导机关,所表达的语言文字应该是实在的、亲切的、可信的,富有感染力的和体现人性化的。因此,文风也是党风和政风的反映。 贵州省瓮安县一份关于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试点工作的材料,介绍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职能部门的落实措施、基层干部的参与和受益村民群众的体会,反映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体现了求真务实的文风。一份介绍罗甸县发展思路的材料,直接引用县委书记沙先贵提出的“希望在山,前景在水,致富在路,关键在人。”短短16个字就点中了罗甸县情和发展的要害,体现了简明精练的文风。龙里县和贵定县向黔南州政协主席会议通报的《2009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通报》,有对比的数据,有遇到的困难、采取的措施、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效果,体现了朴实无华的文风。原州经贸局的《黔南经贸信息》内刊,经常运用“根据记录整理”的方式原汁原味刊登领导讲话,而且反映工业生产情况,既讲成绩又讲问题,体现了喜忧兼报的文风。这些例子,从不同的侧面生动地展现了各级各部门努力改进文风的新气象。但是,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有一些文风不够端正,需要认真研究和加以改进的问题。 一、文风不正的主要表现 文风不正是一个老问题,也是新问题。我们通过对黔南州、县、乡机关部门的300多份工作简报、信息内刊、会议材料、经验介绍和领导讲话等公文作过综合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一是不报真情。向上级领导机关上报材料、反映情况,有的报喜不报忧,或者避重就轻。有的只见干部说的话,没有群众的呼声。成堆打垛搬到领导桌面上的材料,除了一些记录日常工作动态之外,通过深入调查、综合分析、系统研究后提出来,对领导决策有参考价值的新情况、新思路、新见解、新建议并不多。 二是虚华不实。有不少会议材料、讲话稿不顾实际情况,滥用溢美之辞,说套话、空话、大话、漂亮话屡见不鲜。许多经验性的材料,既缺乏深入的总结和思考,又无独道的见解,除了活动程序和一些抽象的概念之外,看不到工作的创新和有说服力的效果。 三是冗长拖沓。有的简报、经验介绍和调研报告意义不大,架子却不小。行文拉拉扯扯,拖拖沓沓。叙述一般化的典型例子也要杀鸡用牛刀,连篇累牍,平铺直叙,面面俱到,内容“不痛不痒,不咸不淡”,无论是对领导决策参考,还是指导实际工作,都于事无补,几乎等于浪费。 四是僵化刻板。有的文稿模式僵化,格调千篇一律,抄袭之风盛行,缺乏特点和语言的生动性。我们在调研中注意到,现在各级领导在不同的场合讲话是很注意针对性的,但往往反映到书面文稿上或媒体的报道上,却变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零件”,大大降低了讲话的感染力和实用价值。 二、造成文风不正的原因 文风不正是各级各部门公文工作的一个顽症,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我们调研的现状分析,比较明显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在思想观念上,有的同志认为文稿篇幅越长分量越重,水平越高,价值越大。因此,总是把架子搭得很大,内容东拉西扯,事例叠床架屋,不惜生花妙笔搞“注水文章”。二是在工作作风上,有的同志不深入群众,不了解基层。不认真学习,胸中无大局,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三是在业务水平上,有的同志由于缺乏基本的写作要领,不善于对素材进行剪裁和取舍,以致文稿越写越长,拖泥带水,一发而不可收拾。四是在制度建设上,有缺失的现象。在规范公文格式方面,党务系列有《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政务系列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在端正文风方面,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改进学风和文风。”国务院办公厅也有关于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方面的意见,但各级各部门“对文种的规范有制度,对文风的改进无措施”的现象相当普遍。 文风不正,产生的危害是很深的。第一、最容易造成民意实真。有的上行公文因为只报喜不报忧,掩盖了一些矛盾,妨碍对问题的及时解决,或者导致决策上的失误。第二、“上有好者,下必盛焉。”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第三、过多过滥的公文在产生和运转的过程中,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有的职能部门连科室的日常事务动态,也要上报州领导,实属浪费。第四、年富力强的同志如果不重视端正文风,思想浮躁,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说明文风不正的问题还很突出,说明了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对改进文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站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增强机关服务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的高度来看待改进文风的问题。 一是要提高对领导机关地位的认识。各级领导机关不象理论研究机构和社会学术团体那样,可以天南地北地搞大块研讨文章,而是担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其职能的运行要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发挥领航作用、组织作用、保障作用、监督作用和表率作用。它所有公文的产生和运转都是围绕这些作用来进行的,而公文要达到服从于上述作用的目的,就必须有优良的文风。建议围绕改进文风问题开展一次专题检查,促进各级各部门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完善督查措施,确保改进文风取得实效。 二是各级领导要做改进文风的表率。文风问题,上下都有,但“面貌变不变,领导是关键。”州委黄家培书记曾经在人民网给反映水电问题的一位网民回复,我不仅为黄书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的精神所感动,而且从他认真“回复”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以民为本的文风。各级领导要带头从解决问题、指导实践和推进民主决策的需要出发,大兴精练、准确、鲜明、生动、创新的文风。特别是在对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要表达独立的见解;在对待某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上,要表明坚定的立场;在对待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上,要表示明确的态度,以这样的思想作风带动机关文风的改进。还应该运用文字批示、沟通交流、相互研讨等方式,带动下级和身边工作人员养成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的良好风尚。 三是要建立健全公文管理评价机制。领导机关的公文,是具有特定效力的文书,是方针、政策、法规、政令和信息的体现和载体,它的重要性绝非一般的文章可比。为了促进文风的改进,各级各部门应对照中央关于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的要求,建立健全公文管理和评价制度,切实改进和不断完善干部实绩评价体系。通过运用量化的指标来控制文件规格、减少文件数量、压缩文件篇幅、提高文件质量、精简一般简报、提高传输效率,减少公文产生的随意性,促进改进文风落到实处。现在我们处在信息越来越公开、媒体越来越发达的时代,机关部份公文尤其是“软公文”的功能作用正在被媒体代替,如果能够建立健全公文管理评价机制,通过量化考核来压缩机关公文的篇幅和数量,肯定能够节省可观的开支。如果把节省下来开支用于支持媒体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或者为贫困乡村群众赠订报刊,或许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要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文风建设。领导机关要改进文风,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硬、纪律严、业务精的文字工作队伍。对此,有的多老同志指出,过去战争年代条件虽然艰苦,但很多同志武能指挥千军万马,文能下笔滔滔,而现在各级机关现代化办公设备应有尽有,而且不断更新,有的同志却文的搞不称抖,武的也干不利索,这是不是一种能力退化,本领危机的表现呢?说明了加强机关干部队伍文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各级各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机关干部特别是文字工作人员的公文业务建设,抓好改进文风的工作。机关文字工作者,也要自觉地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理论修养和业务修养,增强精品意识,在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多动脑筋,多理思路。想领导之所想,写群众之所盼,努力当好端正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树立优良文风的排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