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静安区政协已连续六年开展“啄木鸟行动”,聚焦城市运行安全和顽症治理难点,结合国家卫生区和市文明城区创建及“美丽家园”建设工作,着力推动民主监督往深里钻,每期专报均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肯定。人民政协更好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必须紧扣监督载体、问题导向、成果转化,切实在跟进党政中心、坚持性质定位、主动贴近群众下工夫,不断彰显价值。 民主监督作为人民政协三项职能之一,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监督主体更具公信代表力,监督内容更加丰富广泛,监督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对于促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推动工作落实落地,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而言,民主监督工作仍面临着边界比较模糊、机制不够完善、参与不够广泛等现实难题, 制约了该项职能的有效发挥,影响了政协履职的全面性和均衡性。 针对上述难点问题,上海市静安区政协积极探索破题,从2010年开始,持续开展了以“啄木鸟行动”为主要抓手的民主监督创新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设计监督载体,推动委员参与全覆盖。静安区政协“啄木鸟行动”起于2010年,其时正值上海世博会筹备,为响应区委、区政府针对区域内各类治安顽症问题,提出“三年治安顽症治理”专项部署,区政协根据自身优势,主动跟进,连续开展了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督促整改”为主要内容的明察暗访活动,并定名为“啄木鸟行动”。工作推进中,静安区政协认识到,民主监督工作关键在充分调动全体政协委员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自觉意识。为此,区政协将参加“啄木鸟行动”作为委员年终履职考评的重要依据,参与范围从起初的部分专委会逐步扩大到全体委员,活动效果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有的委员上午还在外地出差,下午就“打飞的”赶来参加活动;有的委员因错过当月视察懊恼不已,就主动报名参加下月活动进行“补课”。随着全体委员参与民主监督的热情持续高涨,区政协“啄木鸟行动”已连续两年实现委员参与“百分百全覆盖”,已成为委员心中每年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二是强化问题导向,紧盯矛盾短板不回避。静安区政协“啄木鸟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每年紧跟全区的重点工作设计监督主题,从“治安顽症治理”逐步扩展到“招商环境与服务”“中小道路市容环境”“食品卫生与安全”“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运行安全”“国家卫生区创建”“市文明城区创建”以及“‘美丽家园’建设”等领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区政协要求委员做到集中暗访与日常发现相结合,不仅积极参与集体视察,还鼓励事先自发前往暗访区域进行探查、了解情况,更提倡做生活有心人,善于从身边发现线索,为更准、更实、更全面地反映问题打下了基础。有的委员为了能够在路上多观察,及时发现反映问题,甚至每天上班改乘公交车,提前几站下车,徒步走到单位。通过频繁参与政协组织“啄木鸟行动”,“啄问题、盯短板”已经成为区政协委员一种自觉的监督行为。 三是注重成果转化,立足建言献策显作为。静安区政协“啄木鸟行动”注重“查议”结合,每次现场暗访结束后,立即组织不同形式的座谈讨论,还主动邀请相关专委会、界别、受监督部门一起参与。每次区政协均及时汇总讨论会上的信息,将问题与建议逐一对应、认真梳理,并以专报的形式报送区委、区政府。六年来,每期专报均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和相关部门的认真办理。这种重查找问题、更重提出建议的方式,不仅提高了问题反映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还有效避免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抵触情绪,更让政协委员深刻体会到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义所在。2015年,区政协聚焦“社会治理”主题,组织百余名委员沉到全区各街镇明察暗访,并通过市政协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修订《上海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等建议,被市有关部门充分采纳,有力助推了上海“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改革成果落实落地,体现了政协委员应有的担当作为。 目前,静安区政协“啄木鸟行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成为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一项特色品牌,赢得了被监督部门的理解支持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好评,很多职能部门和街镇社区还主动邀请政协委员前来监督。在不断深化“啄木鸟行动”过程中,区政协不仅尝到了民主监督工作的甜头,也逐步加深了对这项工作的思考领悟。 一是民主监督要跟进党政中心,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协工作可以说是没有自己的中心,党委的中心工作和政府的重点工作,应该就是政协的中心。因此,政协的民主监督应当自觉树立起“跟进助推”的工作理念,坚持党政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民主监督就开展到哪里。尤其是要善于借党委的势、借政府的力,主动争取党委的领导、政府的支持。要选择“十三五”发展的热点、改革创新的重点、构建和谐的焦点、涉及民生的难点开展好民主监督工作, 精准助力党和政府科学施策、在循序渐进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结合党政所思所虑,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专业对口、界别对接的优势,以较高的层次、超脱的地位、独特的视角和科学的精神,针对政府专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专业性较强的调研报告,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促使民主监督的成果更为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实践证明,只有服务党政中心“公转”,政协民主监督“自转”才能方向正确、富有成效。 二是民主监督要坚持性质定位,结合协商发挥作用。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并不是单纯地“挑毛病”“找问题”,而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把协商工作做得更精、更实、更深入。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于民主监督履职全过程,以平等对话、实事求是、开诚布公的原则,多提建设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让民主监督成为支持帮助政府部门改进工作的“助推器”。 可以选择一些课题举行以监督为特色的专题协商会,监督方要善于和勇于提出批评或建议,被监督方也应以忠言逆耳的宽广胸怀和真诚态度接受批评,接纳合理建议,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通过畅通的渠道将共识性的意见建议报送上级有关部门,最终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要重视发挥协商活动、委员提案、大会发言、民主评议、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委员来信来访等民主监督作用,积极探索政协委员一体化履职新机制,力求在民主监督中坚持协商民主、在协商议政中完善民主监督。 三是民主监督要主动贴近群众,接好地气增强底气。“履职为民”是人民政协履行各项职能必须始终牢记的根本宗旨。人民政协开展民主监督工作,前提是要保证委员知情明政、知情监督。而最基本的“情”就是社情,最根本的“政”就是老百姓的“政”。因此,要把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关注民生作为民主监督的重点,为人民的权益鼓与呼,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特别是在基层社会治理架构中,人民政协不应“缺席”“缺位”,而应通过委员联系社区等形式,引导委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实践,助力构建共治大格局。通过这种走向基层、走进群众的行动,委员也能够在深入基层“接地气”中,不断增强监督议政、协商建言的履职“底气”,更好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在这方面,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安排,打造常态化的民主监督的基层阵地,实现委员联络社区与联系界别的互补,促进政协委员与基层群众的互动,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互联,使政协民主监督在贴近基层群众的摸爬滚打中,不断提高实效性、增强生命力,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切实地感受政协委员就在身边、人民政协离自己很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