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的春天,我们一起走过疫情肆虐的日子,我们一起奋战在抗击疫情的阵地上。2022年的上海,这座城市收获了无数的感动与善良,珍存了无数的责任与担当。面对疫情,广大政协委员誓言铿锵、无悔付出,在战“疫”中彰显出了使命与担当、凝聚起了智慧与力量。文以铭志、慷慨当歌。四月底,奉贤区政协面向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全体政协委员、机关干部、之友社社员、特约撰稿员、工作联络员等,开展了“疫情阴霾下的那一道‘政协红’”主题征文活动。 现陆续刊发部分作品,以此激励大家众志成城铆足一股劲、担当作为扛起一面旗、团结奋战凝成一条心,为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贡献力量。(应广大政协委员等要求,本次征文活动截稿延期至6月20日,欢迎大家继续投稿)
壬寅申春 ∙ 政协战“疫”随笔 蒋仁军 2022年的上海初春,习惯了生活快节奏的人们,都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心担当笃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然而,一场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繁华的申城一夜间按下了“暂停键”,原本喧嚣的城市一下子静寞了下来,各行各业的人们全倾投入到了一场特殊的人民战中。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工作者,能有幸和奉贤“政协人”一道见证这场特殊的战“疫”,情不自禁地用手中的笔刻烙下了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大白”“小蓝” 在这段时间里,我听到和看到最多的就要数“大白”“小蓝”了。我不知道是谁起了这样一个形象又可爱的名字,但打心底里我是认同的,甚至是喜欢的。 “她”是可爱的。这是来自百姓对战“疫”者发自内心喜爱的昵称,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在为他们负重前行。疫情面前,从来没有旁观者。在这些可爱的“大白”“小蓝”中,同样寻常可见我们的“政协人”。他们犹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炙热的光芒,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的力量;他们都是志愿者,是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平凡英雄,守护着家园,让我们静待“疫”去花开的日子。 “她”是可敬的。疫情在继续,担当未缺席。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中,“政协人”在非常时期担起了非常之责,在关键时刻尽到了关键之力。他们有的救治患者站在前线,有的摸排防控守护家园,有的捐款捐物保障后方……他们是扛起责任、服务大局的战斗者,是投身一线、保卫家园的冲锋者。因为他们,属于这座城市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她”是信心和胜利者的化身。日子虽然很难,但挺过去就是春天。一个个“政协人”化身为这座城市的守护者,一样的装束、忙碌的身影、坚毅的眼神,共同的行动汇聚成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人间的“烟火味”一定会回来。 哪些委员是“大白”?哪些委员是“小蓝”?这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抗疫战场上的“政”能量,在这最需要团结一心的时候,是他们彰显了政协担当、汇聚了政协力量。 感恩有你们——我们的“大白”和“小蓝”们。
“政协速度”和“委员情谊” “因疫情封控,……保藏罐中液氮严重告急,国家数万支菌种危在旦夕!哪里有可以运输液氮进奉贤的企业?”4月19日晚上21:38,一则来自上海农科院谭琦委员的“紧急求救”信息,在奉贤政协委员群里一下子传开了。 “我跟您联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也就十几秒时间,“求救信”就被东方美谷公司的袁飞委员“秒杀”接单了。我事后得知,经过一整夜紧张地联系协调,终于在第二天凌晨解决了所有的运输环节。20日下午13:30,一辆满载着460吨液氮的大型罐车驶进了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这就是奉贤政协的速度”“政协委员的情谊”……谭琦委员由衷地道出了一声深情感慨,委员们也纷纷在群里点赞。事实上,不管是平时还是这一次疫情期间,像这样的故事在政协经常发生。有委员企业的员工工资无法正常发放,所涉街镇的委员联络组及时伸出援手,帮忙协调解决企业财务人员返岗事宜;有委员紧急询问居民患者特需药品的购买渠道,医药企业的委员千里寻药终于续上了“生命之火”;有委员单位急需购买防疫物资的渠道信息,许多委员第一时间就在群里推送…… 平常事里见真情,平凡人中真英雄。这样的真情流露,不正是对政协制度播撒下的“履职为民”种子的最好诠释吗?“政协速度”,体现的是政协的担当作为,是社会各界对政协履职的最高赞誉;“委员情谊”,见证的是委员的为民情怀,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协委员的最好褒奖。 人民政协根植于人民,人民政协深得人民之心。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对于这句话,在一个半月的机关战“疫”值守中,我似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疫情期间,因工作的需要,我没能和机关同志们一道下沉到街镇,与村居干部一起在战“疫”最前线奋战,心里总感觉留有那么一丝遗憾。然而,在单位值守时从采编一篇篇凝聚着委员抗疫激情的信息报道中,从委员笔下一项项汇聚着智慧力量的精准防疫建议中,从委员描绘的一幅幅生动的战疫书画作品中,从“委员之家”群里不时跳动着的一条条信心满满的文字中……我同样时时感受着一份一样而又不一样的战“疫”情。 政协发出的“动员令”,就是吹响的委员“集结号”。委员们闻令而动,袁飞委员“秒杀”接单的政协速度和委员情谊,让人感受着政协的责任担当和委员的家国情怀;叶信委员跨越千里的“荆申”物资驰援,满载着的是对奉贤第二故乡的情义;医卫界的委员用向“疫”而行的坚定脚步,践行着最美“提灯人”的崇高誓言;企业家委员的慷慨解囊是特殊时期伸出的援助之手,是责任企业对社会的深情回馈;“双联双进”干部委员在“为村居干部顶岗一天”中,用行动展示着党员和干部的时代风采;机关干部“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续写着美丽“政协人”的精彩故事;委员联络组是永远点亮在界别群众面前的一座座“灯塔”,让迷茫中的人们看到了信心和希望;还有,那些出自委员之手的600多篇饱含着为民情怀的社情民意信息…… “微光点点,聚光成炬。”200多名委员,犹如200多束点点微光,凝聚在了一起,成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他们,是一颗颗自带着光和热的星星,散落在方舱医院隔离点、社区核酸检测现场、合作社保供蔬菜大棚中……他们,更是在撒播着信心、大爱和希望。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想,这是对新时期政协委员的生动写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