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感人至深的战友情怀

    我曾在奉贤民政局工作十余年,兼任了三任双拥办主任(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战友情。记得那是 2004 年盛夏的季节,上海警备区正组织一年一度的海训,地点就选在奉贤的海湾地区。一天,区人武部通知,说是上海警备区首长要来奉贤视察海训,请区里安排一名主要领导接待,区人武部领导和区双拥办主任陪同。 2004 7 13 日上午,上海警备区副司令马言振少将风尘仆仆来到海训现场视察,只见整个海训现场秩序井然,战士们个个精神饱满,在海里争先恐后地游泳,气氛十分热烈。马副司令对海训所取得的成效表示满意,同时也充分肯定了地方政府为海训所提供的后勤保障。视察结束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区人武部安排在海湾用午餐,陪同的有区长沈慧琪、区人武部部长陈勇、政委张伟伟、区双拥办主任我,以及警备区的其他几位首长。用餐前,马副司令深情地说:“我虽然是第一次来奉贤,但我对奉贤是熟悉的,而且是很有感情的,因为奉贤有我曾经的两位老战友,也可以说是两位老师和恩人。我在部队的成长是与两位恩人的关心、指导、帮助所分不开的。”据马副司令说,他是 1968 年从安徽太和应征入伍的学生兵,分配在南京军区陆军第 60 181 542 团。入伍时,所在部队担负着黄海前哨的海防任务,团里有不少 1962 年入伍的奉贤籍老兵,他们大多是 62 届高中毕业生。当时,蒋介石叫嚣要反攻大陆,他们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响应祖国的号召,报名参军,保家卫国。我参军时他们已在部队服役多年,大多数是有知识、有觉悟、有能力的战斗骨干。他们对我们新战士非常关心和爱护。我们对他们也非常尊重和依赖,兄弟般的战友情令人永生难忘。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谢芹伯和傅迪章同志。我当时和谢芹伯在一个连队,他是班长,我是新兵。当时部队驻守在苏北地区,担负海防守备任务,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又苦又涩的井水,晚上点的是煤油灯,一天的伙食费仅 0.425 元,环境条件十分艰苦。记得当时部队下达了战备施工任务,连队把任务分到了班,班里又把任务分到了每个战士。我当时因学生兵,个子小,体力差,施工进度比较慢,一天,太阳快落山了,其他战士大多已完成当天的施工任务,可我还有好长的一段未完成,正在十分焦急的时候,班长谢芹伯正好来检查,看到我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样子,十分和善地说:“小马呀,你还有好长一段哩,累了吧,来,我帮你挖。”多亏了班长和其他战士的帮助,在连队开晚饭前,我总算完成了施工任务。此时此刻,身为新战士的我,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不久,谢班长提升为营部书记,后又回连队任副指导员,仍然一如既往的关心我、帮助我。 1969 10 月,谢芹伯同志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我总会从内心涌起对谢芹伯同志的思念和感激。另一位是所在团政治处的宣传干事傅迪章(正连)。记得是 1969 12 29 日,我和 6 连的包力群同志接到团里的通知,要我们到团里报到,参加 181 师报道骨干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营部到团部有 60 多华里的路程,只有一条海堤可以步行。当时正值冬季,天又下着雨雪,我们将雨衣包裹着被包,背着行李,迎着风雪一大早就出发了。刚步行了十几里路,全身就被雨雪打湿了,这时雨雪越下越大,我们沿着海堤,踏着泥泞的土路,艰难地行走着。步行了整整一天,到下午约 5 点钟左右,天已基本暗了下来,我们穿着湿漉漉的衣服,背着沉重的被包,才到达团部,抬头一看,傅迪章干事正在大门口迎接我们。他让我们先洗脸换衣服,然后安排吃晚饭。吃过晚饭,他看到我们十分疲惫的样子,立即安排我们住宿休息。我们因一天的劳累,倒头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才知道他忙了整整一个晚上,不仅给我们洗衣服,还用了四个煤炉和几个铁架子把我们的棉衣、棉裤、鞋袜等全给烘干了。当我们穿上洁净、干燥的衣服时,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用过早餐,我们几个战士和傅干事一起坐一辆嘎斯—51 运输车去师部开会,车子刚驶出团部,傅干事就睡着了。下了一夜的大雪,整个苏北大地银装素裹,我当时正是百感交集,望着车外大地上厚厚的积雪,心想部队官兵的感情是多么纯洁和深厚啊!大家都说人民解放军有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兵一致,为官的身先士卒,爱兵如子。这在我的两位恩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971 年我到团部任参谋时,傅干事分配到通信连任指导员,后来我到师部机关工作,他转业回了上海,虽然好长时间没有联系,但我在心里时常挂念着他。马副司令接着问,不知奉贤的同志是否认识我的两位老战友。沈慧琪区长马上问人武部的同志是否认识,人武部的陈部长和张政委因均是刚来奉贤的现役军人,表示不了解,这时我马上接过话题说:马司令所说的两位老战友我不仅认识,而且还非常熟悉,他俩都是十分优秀的部队转业干部。谢芹伯曾任南桥镇党委副书记、肖塘乡乡长、县房管局局长;傅迪章曾任县人事局副局长,工作兢兢业业,能力非常强。但令人扼腕痛惜的是,两位同年入伍的老战友均英年早逝,傅迪章因患肺癌于 1990 11 4 日病故,谢芹伯因患肝癌于 1991 11 4 日病故。可谓是两位老战友同年同月同日入伍,不到 50 岁,两人时隔一年的同月同日去世。莫不是他俩情同手足,感情深厚,相约告别人世,去天堂再做兄弟朋友了。实在是令人惋惜唏嘘。马副司令听完我的介绍,表情凝重,在感觉惋惜的同时似乎已有所耳闻,当即表示,等下次来奉贤总结海训时,一定要上门看望两位老战友的家属。 2004 7 25 日中午时分,上海警备区副司令马言振少将冒着酷暑,在区人武部部长陈勇、政委张伟伟、双拥办主任我以及区民政局副局长钱秀娟的陪同下,带着慰问品,慎重地登门拜访了谢芹伯、傅迪章两位老战友的家属。临近分手时,马副司令提出请两位家属(蒋老师、舒老师)一同去古华楼用午餐。用餐前,马副司令向在场的十多位团以上干部深情地讲述了上世纪 60 年代两位老战友爱兵如子的事迹,以及他本人的感受、感悟和感激之情。我身临其境,总感觉与其说是一次海训总结性的午餐,倒不如说是一堂爱兵如子、战友情深的教育课,令在场的每位同志铭记和动容。 2005 年我调离民政局去了总工会工作,但据我所知,马言振少将在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期间,只要有机会到奉贤,几乎每年都要上门看望两位老战友的家属。真可谓岁月悠悠,往事如烟,但战友的情义可以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作者系原区政协秘书长、区政协文史征集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