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要闻 专委会工作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委员风采 文史天地 学习园地
    首页
    警惕福寿螺“卷土重来”

    2006北京福寿螺事件曾造成近百人感染,也使福寿螺一度遭到严格管控和封杀。但是,随着事件逐渐被淡忘,近年来福寿螺有卷土重来的态势。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尤其是江浙一带水域内大面积出现福寿螺卵。今年3月以来,网络上全国各地频频反应居住地水域内出现大量福寿螺卵和福寿螺,且均表示之前未出现过类似情况。情况严重的已经出现水域内生态破坏、水质变差、无鱼虾等情况。上海市已知徐汇区、青浦区、奉贤区等区域河道内也均出现了大量福寿螺及粉色螺卵。如不加管控,以福寿螺的繁殖速度和入侵能力,极有可能对当地作物和水域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同时,还出现部分群众误将福寿螺认作田螺而大量捕食的现象。个别网络平台更是出现教授不当食用福寿螺的视频。而非科学养殖的福寿螺携带大量寄生虫,带病率极高,食用不当极易治病。

    福寿螺危害:

    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9年《中国福寿螺的入侵现状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记载,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外形与田螺相似,是危害生物,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繁殖速度比亚洲稻田中的本地近源种快10倍,一年可以发生3个世代,一次产卵可超500粒,孵化率超过80%,仔螺成熟周期短,数量增加速度惊人,位列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由于福寿螺见青就吃,1980年登陆台湾后仅用两年就酿成螺灾,到1986年台湾受灾面积达17.1万公顷,仅水稻这一作物的损失就达3亿人民币。福寿螺引入广州后,造成广州37个县(区)13hm2作物遭侵害;2000年福寿螺引发全国16.5hm2水田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10666万元;2006年造成云南16个州14.7hm2水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970多万元。2003年中国环保总局正式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危害最大的外来生物之一。且福寿螺的带虫率极高,体内仅管圆线幼虫寄生数就高达30006000条,食用不当极易引发感染。

    为避免再次出现福寿螺入侵危害和2006北京福寿螺事件,区政协委员刘佳建议:

    一、及时介入、及时评估、及时干预

    建议相关部门及时对我国福寿螺已入侵水域进行排摸,并会同相关领域专家介入追踪。对我国尤其福寿螺入侵较为明显的地区及时做出评估,对需要干预的地区尽早介入干预,以避免对当地农作物、水域生态的进一步破坏。同时,及时排摸掌握现有福寿螺养殖户信息,防治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导致的福寿螺向外扩散的可能。

    二、加强宣传 ,防范不当食用

    建议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加大对福寿螺危害和野生福寿螺食用风险的科普宣传,并对如何分辨福寿螺与田螺加以科普。及时下架网络上不当食用福寿螺或鼓励食用福寿螺的相关视频。加大村级和河道捕捞现象较多的区域的宣传教育力度。

    三、警惕其他入侵危害外来生物

    在普及福寿螺危害的同时,建议借助网络平台,用漫画、科普短视频、综艺、网络专栏等普及面广、接受度强的方式方法对已经列入入侵中国的危害外来生物类目进行科普。同时提供信息收集渠道,以帮助有关部门及时掌握情况,及时介入干预。